文/毛蔚領
老友逸芃最愛談她兩個在不同教學醫院工作的女兒,老大是腎臟科醫師,老二是腸胃科醫師,只要談起,嘴角生春;可是一說到原本最寵的么女,便緊鎖眉頭,唉聲嘆氣。其實具營養師資格的老三並不差,問題在這個擁有碩士頭銜的女兒完全未依照父母的要求發展。「沒有出息」是逸芃對老三的評價,以致逸芃最怕有人問起老三如何如何,偏偏她又是公司的主管,先生更是拒絕和老三溝通。
老三從澳洲留學回台灣的第一分工作是去火鍋店當店員,理由是學以致用。我本以為逸芃會請我去大快朵頤,誰知她說面子掛不住,不准我去。老三做了一年多辭職,理由是看不慣老闆小氣,同事間勾心鬥角。
接著到托老所任職,我聽她講教老人摺紙的手工藝,唱歌、遊戲和簡易的舞蹈、運動課程,另外幫忙膳食的內容。於是某回實地參觀她的工作場所,覺得托老所的設立確實是照顧老人的德政。本以為老三應該會長久任職,不想卻激發老三到安養院照顧老人的心願。
老三參加照服員訓練課程及實習、考試,拿到證照後,如願進入一家私立安養院,但院內人手不足,通常一位專職基本負責十二個人,然常有突發狀況,有時忙碌到無法適時替老人換紙尿褲,以致得褥瘡的情形十分普遍,她不忍看到這些行動不便或病痛的老人活得十分沒有尊嚴,終於又辭職了。
當我到逸芃家喝下午茶,她哀怨的抱怨老三的冥頑不靈,不認分去做營養師,又打算報高考的一般民政科目,準備走公務員的道路。我到老三房間,問她為何一直轉換職場跑道,不計較投資報酬率的不划算。她的答案跌破我的眼鏡:「我天生是個幸運兒,想當然耳地可以得到許多東西,但在國內外接觸到和我境遇差很多的人時,才覺得一個人的價值是在為他人付出和服務中建立,我知道走非傳統的道路難獲得父母的認同,別人也笑我自找苦吃,但從各種嘗試中我察覺到生命的意義不奠基於金錢地位名聲,而是活出有用的價值。」難怪我喜歡老三,一個有勇氣面對俗世眼光的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