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自在】如何「見好就收,瀟灑走一回」? (十四)

文/慧開法師 |2022.08.28
1660觀看次
字級

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副住持、南華大學講座教授)

有關「回向」的補充說明

在上周的文章中,我們討論了「回向」的義理以及修持方法,並且附上三則回向文的範例供大家參考,分別是作為臨終與初終助念、為亡者做七超薦以及超薦過往親人之用。現在再附上一則「為自己發願往生」的回向文如下:

弟子○○○(等),虔誠持誦《阿彌陀經》、彌陀聖號,以此誦經、念佛功德,一心發願往生阿彌陀佛極樂淨土,祈求三寶加被,龍天護佑,宿世惡業消除,往生信願堅固,世緣盡時,所作皆辦,預知時至,臨命終時,一心不亂,如入禪定,捨報安詳,正念現前,蒙佛接引,並以過去所集善業,回向累劫冤親債主,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

大家要注意的是,回向文不能單獨誦念,都是在誦經、念佛、禮懺、持咒,或者在其他的儀式(譬如講經、說法等等)之後,才誦念回向文,所以我在上面的回向文中註明:先「虔誠持誦《阿彌陀經》、彌陀聖號」,然後再「以此誦經、念佛功德」一心發願、祈求,也就是要先持誦經文、稱念佛號,在誦經、念佛完畢之後,才誦念回向文。道理很簡單,既然是「功德回向」,自然是先要有功德,才有回向的資糧,如果功德未具,要用什麼來回向呢?這麼一解釋,大家就明白了。

最後再補充解析回向的功效,其實回向的功效是一種「感應道交」,我們在前四周和前五周的文章中已經討論過「感應道交」的意涵與道理,在上周的文章中,也指出「回向」是一種心志上的衷心願望、期許,而不是贈送物品。因為自己的功德是無法直接贈送他人的,但是他人可以經由感應、共鳴而得到啟發,從而獲得佛法的利益,在這個過程當中,佛、菩薩的慈悲大願與護念眾生,就是非常重要的介面與平台。

大家一定會關心我們的回向究竟是否有功效?我們一心虔誠地持誦經文、稱念佛號等等,所出生的功德,透過至誠懇切地回向他人,就能跨越時空傳達到我們回向的對象,感應道交,自他兩利。

大家可能聽說過宋朝的黃山谷在夢中吃芹菜麵的感應故事,相傳黃山谷在他投胎轉世二十六年之後,在他生日那天的午睡夢中,及時享用到他前世的母親祭拜他的芹菜麵,而且在他夢醒之後,竟然還齒頰留香,以此因緣,黃山谷還找到了他前世的母親。

如果黃山谷能夠感應到他前世母親的虔誠祭拜,為什麼我們的過往親人就不能感應到我們的虔誠回向?我再強調一次古德所云:「人有誠心,佛有感應。」只要一心虔誠、至誠懇切,不但回向給他人有功效,回向給自己也一樣有功效,《了凡四訓》就是一個很好的實例,大家可以自行參閱,在此不細談。以上討論完淨土三要「正修」的部分,接下來談「助修」的部分。

助修──

廣結善緣、力行三好

我們再複習一下淨土三要「信、願、行」,凡念佛行者,欲往生佛國淨土,除了「正念現前」與「一心不亂」是往生的關鍵要素之外,「信」念堅固是根基,深心「願」往是動力,正助雙修的「行」持是方便與階梯:「信、願、行」三者俱備,即是往生的資糧俱足。其中第三項「行」者,即是歡喜信受,依教奉行,正助雙修。「正助雙修」之義,即包含「正修」與「助修」,所言「正修」者,主要是持名念佛,淨念相繼;而「助修」就是廣結善緣,厚植福德因緣。「正修」的部分,完整地講,包括了「誦經、念佛、懺悔、誓願與回向」,前面幾周已經很詳盡地討論了,現在接著談「助修」的部分,就是廣結善緣,厚植福德因緣,最實際有效的方法就是星雲大師所提倡的「力行三好」: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

《阿彌陀經》云:「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這句經文中的「少」字,可以解釋為「稀少」,也可以解釋為「缺少」,總之,想要往生佛國淨土,善根福德因緣是必要的,而且愈多愈好,如果我們「稀少」或「缺少」的話,都會成為往生的障礙與困難,所以厚植善根福德因緣,也是往生法門的重要修持項目。(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