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志達
「幽默」一詞出現於《楚辭‧九章‧懷沙》:「眴兮杳杳,孔靜幽默。」意為靜寂無聲。
第一個將「humor」譯成中文的,是國學大師王國維。他在一九○六年的〈屈子文學之精神〉提到「humor」一詞,並將其音譯成「歐穆亞」,認為「歐穆亞」是一種達觀的人生態度,但並未深入論述。
一九二四年,文學家林語堂在《晨報》撰文,將「humor」譯為「幽默」,一直沿用至今。他說:「凡善於幽默的人,其諧趣必愈幽隱;而善於鑒賞幽默的人,其欣賞尤在於內心靜默的理會,大有不可與外人道之滋味。與粗鄙的笑話不同,幽默愈幽愈默而愈妙。」
幽默感,則是理解並運用幽默的能力。表現出智慧、達觀的態度,以敏銳的觀察力和想像力,採用輕鬆、少壓力的聯想、比喻等方式,傳達對人生的體驗、思想觀點或是遊戲的趣味性,那自嘲、諧趣、調侃、諷刺等之機鋒,往往因出乎意料之外而讓人會心一笑。
有一次,美國三百二十九家大企業的行政主管參加一項幽默意見調查發現,百分之九十七的主管相信:「幽默在企業界具有相當的價值。」百分之六十的主管相信:「幽默感能決定一個人事業成功的程度。」現代人需要幽默語言,如同魚之於水、樹木之於陽光,生活之於鹽一樣。
具有幽默感,是現代人應具備的素質之一,幽默的力量不僅有助於個人生活的改善,甚至與個人的事業前途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