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營創業者】朱顯 從自然的嚮往中發掘商機 文/記者林光耀 |2022.08.07 語音朗讀 277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朱顯提供朱顯是大熱荒野的創始人。圖/朱顯提供遊客在露營地休閒。圖/朱顯提供露營地開展團建活動。圖/朱顯提供 文/記者林光耀天幕、帳篷、戶外椅,床墊、火爐、氛圍燈……露營火出了圈。這兩年,每逢周末節假日,打開社交媒體,總能看到身邊的一些朋友在露營,或是在去露營的路上。而這條爆紅的「新賽道」,也見證了創業者朱顯的淚水與歡笑。二○二○年初,出境遊行業進入寒冬。「賬面上從一天上百萬(人民幣)的現金流入,到有一天發現只有兩三千元入賬,再之後就是成百上千萬的退單。」原來從事境外旅遊服務平台管理工作的朱顯說。既然業務中斷,朱顯也給自己放了一個長假,自駕陪家人去了西北。「草原、大漠、雪山……我們走了很多風景漂亮的地方,每每想停下來欣賞,卻發現站也不是、蹲也不是,要麼太陽曝晒,要麼風吹雨打,總是缺點意思。」於是,車子的後備廂裡逐漸多了戶外椅、蛋捲桌、自熱小火鍋……直到有一天,他坐在電腦前,把所有想買的露營裝備列成表格,發現小到氛圍燈、三角旗,大到帳篷、天幕,林林總總竟有二百多項,總價近人民幣十萬元。朱顯意識到,高昂的價格、整理大大小小數百項裝備的耐心、足夠大的車輛空間,都成了露營的「門檻」。荒野熱走上快車道是「痛點」,同時也是機會,這啟發了朱顯。「後來我在想,乾脆我就做個團隊,買裝備,再培養一支執行團隊負責收納、整理,客人只要背著包、帶著親友來就可以了。」「現代人渴望親近自然,但同時也不能放棄生活品質和便利。」認清趨勢後,拉上一支互聯網風格十足的團隊,朱顯就這樣再次走上了創業之路,並於二○二○年底在海南三亞搭起第一座「拎包入住」的露營地。精緻的裝備和精心的布置,讓朱顯的露營地一運營便成為社交媒體上的「流量殺手」,「我們的第一波流量有七成來源於社交平台,通過運營社交平台,團隊可以快速接收到用戶的反饋,及時對產品進行改進和迭代。跟著用戶『走』,方向自然不會跑偏。」朱顯說。搭上了周邊遊爆發式增長的「東風」,朱顯創立的露營地品牌「大熱荒野」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二○二一年營地接待遊客四萬多人次,全年營收近人民幣兩千萬元。短短一年多時間,朱顯在中國各地運營的露營地數量已增加到四十個,分布在三亞、北京、上海等十五個城市。在朱顯看來,精緻露營是幫成年人「過家家」(扮家家酒),露營裝備就像是讓無數成年人回到小時候的「大玩具」。為了讓消費者也可以輕鬆邁出戶外第一步,他選擇為露營做「減法」。「人都有親近自然的需求,我們的產品就針對這個需求提出解決方案,降低露營門檻,幫助用戶增加在戶外的時長。」朱顯表示,精緻露營的最終目的是享受自然,用戶的需求並沒有被創造,只是換了一種承接方式。困難與收穫同在在新「賽道」創業,困難與收穫同在。遇到抱怨怎麼辦?顧客覺得吃不飽就加餐,結合當地特色開發美味易烹飪的食物;覺得廁所不乾淨,就增加打掃頻率;覺得廁所太遠就調整位置……「一群原先互聯網企業管理層的人從頭開始創業,在大太陽底下晒得黢黑,這種體驗還是蠻『有趣』的。」朱顯自嘲,「但其實這一切都是為了下沉到底層去發現問題,再根據問題總結經驗,提出系統化的解決方案,最終達到標準化的目的。」如今,朱顯的團隊已經建立了一套標準作業程序,營地管理也偏向於規模化、標準化,比如企業在大陸的營地都使用相同的戶外裝備,餐飲套餐也保持一致等。而標準化,也是給團隊在紛繁複雜的用戶需求和待辦清單中「做減法」,成為保障不同營地能有穩定品質的重要舉措。對朱顯來說,當下樓的時候聽到兩個路人在討論天幕怎麼搭,在便利店門口看見老闆坐在戶外椅上架著爐子燒茶,發現愈來愈多人拉著露營車取快遞的時候……這些發現自己所在的行業正引領人們走向一種更親近自然的生活方式的時刻,是他最開心的時刻。「這兩年多受疫情影響,大家都比較難,能在這樣的日子裡幫助普通老百姓親近自然,帶來心情的寧靜、壓力的釋放,還是很有成就感的。」露營之風吹遍大江南北,一個巨大的市場也在蓬勃發展。艾媒諮詢數據顯示,二○一四年至二○二一年中國大陸露營營地市場規模從人民幣七十七點一億元增至二百九十九億元,預計二○二二年增速達百分之十八點六,市場規模達人民幣三百五十四點六億元。 前一篇文章 作家徐則臣 文學和閱讀不是一成不變的 下一篇文章 【彩陶創業者】馬黑麥 「復活」遠古的彩陶工藝 熱門新聞 01【詩】夏身2025.08.1502智利佛光山 祝福寶寶平安成長2025.08.1203【閃文集】黃金杯2025.08.1204佛光山佛館 台灣最強博物館2025.08.1305北區知賓培訓 以專業服務廣度有緣人2025.08.1406【論愛談情】把愛說出口2025.08.1207社論--許倬雲院士的悲願2025.08.1308泰華寺致力譯經 促南北傳佛教融和2025.08.1409挑戰你我認知 超級地球數量超預期2025.08.1710超新星爆炸 害地球物種大滅絕2025.08.1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擬音師】韓睿達 用聲音創造更多價值【《聊齋:蘭若寺》主創團隊】追光動畫 呈現真人實拍難有的效果浙江工商大學校長 郁建興 AI浪潮下 並非只鬥智鬥勇【作家】林竹 特殊筆桿書寫動人篇章【海南殘服再生資源公司董事長】陳德琳 以殘助殘 讓愛再生內蒙古農業大學教授 張和平 尋菌30年成就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