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網路公信與網路打假

 |2022.07.10
8895觀看次
字級

今年十一月有地方公職選舉,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日前通過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導入緊急禁止令及罰則,強化網路治理,打擊假消息。新上任警政署長接篆視事日復表白:將全力打擊擾亂選舉公平的假訊息,對境外勢力、境外資金、利用假訊息干擾選舉,視為最先面對的工作。

消息一出,負評很多。數位領域本應治理,但通傳會人事與過往公正性見疑,新法草案內容貌似中立,實未當責;網評打假就是打異己,綠色恐怖來了。新上任警政首長重視選舉維安業務,並未失準;唯過去任職刑事局長時,於選季引社會秩序維護法積極打擊網路假消息,但送辦案件獲起訴、裁罰者不多。機構公信既見疑,新政前途坎坷。

台灣逾八成民眾上網傳私訊、收視各類政商娛樂新聞、發表各種意見。網路已成生活所必須,可創業銷貨,可影響選舉。

歐盟澳洲等國治理平台秩序,首重公平交易,要求網企取用其他媒體內容須議價付費。次為公平選舉,會請業者自律,打假矛頭指向域外來源;對內則敬謹言論自由分際。

通傳會效他國法例欲理順網企平台秩序,於公平交易事未見成果,打假矛頭則指向社群內網訊是否屬實。草案把網訊真假交業管單位判斷,如防疫訊息由衛福部判斷真假。另以二十五億元公帑成立財團法人,有權舉報並通知平台企業處理所謂假訊息;業管單位有向法院聲請限制令、禁制令及對網路訊息加註警示等處分權。

通傳會自認打假交給財團法人、行政單位與司法審理後,可保自身獨立與中性地位,也能避免行政僭越司法、濫權干涉網論自由等負評。可是通傳會的法令,既賦予機構、法人舉報、處分、註記權力,卻無當責機制,致網論疑為箝制言論威懾自由。在野黨立委說,由政府出資設財團法人專責處理假訊息,是在政府體制外行使公權力,規避立法院監督,如此說法,非常危險。

機構公信植基於有權就須當責。檢察官代表公權力起訴犯罪案,後續法院判決的定罪率,是評定職務績效一項指標。負時譽醫院對治療失敗病例,會專案檢討,何時當做何處置?用藥當否?手術成功嗎?會診是否到位?借鑑實例,懲前毖後,才能贏得病患信任。

通傳會立數位中介服務法,賦予官方與白手套強制處分權;但網路打假,僅歸責網企與網民,對舉報假訊息失實,不獲法院認可時,用權一方卻不當責。官民雙方在法律前不平等,官失誤無責可究,民之名譽損害、精神折磨,竟不為官本位立法所計較。難怪輿論指出,台式數位法只是意在威懾自由言論。

二○一九年警方打擊網傳假訊息,巡網見不洽訊息,不辨事實與意見之分,有時查證未周即一體移送,結果多數不起訴或不罰。執政朋黨以達到威懾效果為得計,卻破壞了警民關係,貶低警察專業與機構公信,社群民情更加分裂。今次新署長又倡言打假,負評如:大明王朝錦衣衛來啦、警察不除暴安良了嗎?可謂其來有自。

網路識假、打假是官民共識目標,立法應兼顧官民立場。台灣社群,意識形態本就分裂,獨立機構又朋黨化,中立行政難期;網路打假矛頭對內,更應合規、敬謹,以免自損公信、治絲益棼。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