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提升長者數位能力

 |2022.07.11
9392觀看次
字級

新科技應用不斷推陳出新,雲端裡的數位生活已深入一般人的日常生活。年輕人用起各種科技得心應手,壯世代努力學習仍追得辛苦,但更多資深的長輩因此就被甩下科技生活的隊伍。許多身體仍健朗的高齡者,因數位落差造成實際生活失能,如今應致力協助年長者使用網路科技,增加人力的服務與關懷。

網路科技的不斷創新與發明,從雲端、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到無人商店、無人銀行等,讓社會進化的腳步加快,生活樣貌不停地迅速更新。但是,一場新冠肺炎的大流行,卻讓各國都發現年長者的數位能力不足的諸多案例,年長者因不會使用數位科技導致生活與權益受損,實際影響程度的嚴重性,連美歐等先進國家都難以解決,有待全球持續努力改善。

疫情期間,台灣國家隊曾經推出各式各樣的數位App(應用程式),諸如上網預約買口罩、打疫苗、各處公共場所和商家採取實聯制要掃碼等;但因為這些科技應用都是從年輕人與具備網路能力的民眾來設計思考,許多高齡者不會使用,有些老人家是子女代為上網預約,也有許多老人找不到人幫忙,只好求助里長或乾脆不打疫苗。光是這幾年的科技防疫,就搞得很多年長者權益受損、甚至寸步難行。

中國大陸的行動支付、線上購物等互聯網科技十分普及,相對的,網路能力不足的年長者不但難以享受數位科技帶來的便利,反而增添生活障礙。如前陣子上海因為疫情封城,一位九十一歲的老婆婆走到住家附近一百公尺的糧食店想買兩塊錢的生麵回家煮,卻因為沒帶智慧手機無法掃場所碼、也沒辦法顯示核酸陰性的證明,被店員拒售;店外一位老先生本想代買卻因核酸證明超過有效期也買不成,最後老婆婆只好空手回家。

日前台灣一位曾經是婦女社會運動健將的知名教授,在臉書抒發她購買藍牙音響遭遇年輕店員冷漠對待的不愉快經驗,也戳中不同世代對數位科技生活的隔閡。幾名年輕店員都不願回答與協助解決教授客戶操作不熟悉的問題,甚至反酸一句「我們主要消費者是四十歲以下年輕人」,令這位曾被社會視為「思想前衛」的教授既生氣又無奈。

年輕世代用起各項生活科技能輕易上手,很難看見中老年以後的自己,對使用網路科技有障礙的年長者缺乏同理心,對出手教導與協助更不耐煩。有學習意願和能力的壯年世代對使用新科技有焦慮感,深怕自己追不上不斷迅速更新的新科技;但更多已失去學習力的壯世代與年長者因為無法使用網路科技,或快或慢地成為被社會厭倦與遺棄的生活失能者。年長者的數位落差如果愈來愈大,不僅是防疫的問題,未來在網路視訊、遠距醫療與照護、電商採買購物及配送、外送飲食、影音娛樂等諸多生活層面都將造成障礙。

台灣已進入高齡化社會,三年後,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將占四分之一;對於縮小高齡者的數位落差,無論政府與民間都應盡速透過各項倡議與實際行動來補救。如果社會能多關懷年長者的數位障礙,盡力協助年長者適度使用數位的能力,應能有效延緩社會的老化問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