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說

整理/黃朵而 |2022.07.06
5346觀看次
字級

整理/黃朵而

1.

2018年,美國一名25歲土木工程師傑尼奇(Eddie Janicki)開始挑戰美國3大長途徒步旅行路線,全長共1萬2775公里;對他來說,儘管曾差點掉進雪坑喪命,但一路上看見的風景、成就感,讓他覺得這一切都很值得,傑尼奇分享:

「人應該趁有能力時,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等退休後再做。」

2.

紐約藝術家艾金斯(Ariel Adkins)擅長以手繪與裝飾方式,在二手服裝上結合藝術名畫,彷彿把梵谷、草間彌生等名家作品穿上身;當她穿著同樣花色的服飾站在藝術品周遭,幾乎可融入畫作或作為藝術品的延伸。熱愛藝術創作的艾金斯說:

「我喜歡把被丟棄的東西當作美麗的東西,賦予它們新的生命。」

3.

曾當過多年戲劇製片、導演的馬豪,創立「雨後彩虹希望之家義工團」,成軍10年來號召各行各業的義工,利用假日集結力量,協助全台各地許多弱勢家庭整修因風災殘破、年久失修受損的房子,從難以居住到煥然一新。馬豪表示:

「一個家庭最需要的就是一間能居住的地方,才能安心工作打拚,讓弱勢族群能安心重生。」

4.

高雄大仁國中集中式藝術才能國樂專班、主修二胡的鄭淮光,自小失怙,但他努力充實自己,沒有補習成績也名列前茅,寫文章投稿、參加繪畫比賽也都有好成績,體育也難不倒他,今年更榮獲高雄慈孝家庭楷模肯定。鄭淮光表示:

「唯有精進充實自己,日後才有能力幫助家裡。」

5.

莊詠翔國小三年級才開始學英語,在升上大學以前沒想過以英語為志業,高中拿下全國單字比賽冠軍的經歷,開啟他的英語進擊之路,大一出版教學書,進而創立品牌「字源工坊」開設課程;莊詠翔坦言,面對挑戰時沒有想太多,他說:

「多嘗試、多和不同領域或興趣的人聊天,看一下自己的興趣在哪裡,再思考未來發展。」

6.

就讀環球科技大學的劉立凱是腦性麻痺患者,出生時因為產程遲滯導致缺氧,傷害到運動神經,影響肢體協調及口語表達;但他克服無法握筆的困境,從門外漢開始學畫,藉由多彩繽紛的作品,引領大眾走進腦麻患者的世界。劉立凱表示:

「一切從零開始,雖然比別人辛苦,但能做到『不可能』就是人生最大成就。」

7.

中國大陸浙江省劉家村一名清潔工劉漢青,儘管生活拮据,仍堅持捐款助人逾40年;談及捐款助人的初衷,劉漢青表示,自己很喜歡讀書,但是小時候家裡拿不出學費,他經歷過不能讀書的苦,不想讓別的孩子也經歷這些,他認為:

「當好人、做好事,一定不會吃虧。」

8.

屏東縣屏東市信義國小教師黃慧娟,8年前曾是音樂門外漢的她,創辦全縣首支、全國成員年紀最小的Acapella兒少人聲樂團「阿緱囝仔」,她感謝孩子出色的表演,讓她可以跟著樂團闖蕩,更從學生肯定的眼神中,成就了自我價值。黃慧娟說:

「他們豐富了我的人生,帶我走出低谷,幫助我翻轉了人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