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黃思維
整理/黃思維
大徹大悟很難,但每天有一點小小的開悟是可能的,每天想通一些小小的道理,一生中,就是不斷用心去開悟。各行各業的人在生命當中,都有所悟,也影響著周圍的人,來聽聽他們如是說……
01
台北侯布雄副主廚梁維維,年僅32歲已在國際餐飲界嶄露頭角。高中畢業後,他前往法國學習餐飲,歷經3家米其林餐廳的磨練,展現出堅韌的毅力。回國後,他在君品酒店義大利餐廳任職,並於2022年前加入侯布雄 L'Atelier de Joël Robuchon擔任副主廚。今年,他更代表餐廳領取米其林二星獎項,成為焦點人物。梁維維說:
「成功不是偶然,而是日積月累的努力。」
02
雲林押花藝術家葉玲如用植物當畫筆,在紙上一筆筆記錄屬於台灣的鄉土風景與生命記憶。原本夢想讀家政系,因父逝而改念護理,學生時期偶然見到押花卡片,種下藝術執念。她以植物為筆,描繪剝蚵阿嬤、水牛田間、勾毛線的母親等鄉土景象,作品融和生活與記憶,展現台灣獨特生命力。葉玲如認為:
「人生的轉折,常在意想不到的瞬間點燃熱情。」
03
台灣新媒體藝術家張徐展,致力於將傳統的紅白事紙紮工藝與現代影像藝術相結合,創作出充滿奇異、怪誕與黑色幽默風格的作品。他透過紙紮偶、靈厝、紙糊神獸等元素,搭配動畫與多頻道錄像裝置,探索死亡、記憶與文化傳承等議題,讓紙紮不僅是工藝,更是情感與文化的載體。張徐展相信:
「當沒有選擇必需應對不良的人和環境,你自然會找出生存的本事。」
04
美國退役海軍海豹突擊隊員大衛.戈金斯(David Goggins)年輕時身體孱弱,飽受氣喘、自卑折磨。某日,他在電視上看到海豹部隊的「地獄周」訓練,便立下決心鍛鍊體魄,挑戰自我極限。他挺過3次「地獄周」,完成數十場超耐力賽,2013年更創下24小時內4030次引體向上的世界紀錄,激勵全球無數人。大衛說:
「許多人只想享受成果,卻不想經歷過程。然而,痛苦是進步的必要條件。」
05
藝人紀言愷(JR)原名簡孝儒,18歲加入偶像團體K ONE,展開演藝生涯。年過40的他,仍保持完美體態,展現出堅持與自律的精神。他每天早晨花50秒進行簡單健身動作,幫助腸胃蠕動,提升整體活力,更強調「自律」、「堅持」與「健康」,成為許多人追求健康生活的榜樣。JR的運動哲學是:
「持之以恆的運動習慣,能帶來健康的體態與積極的心態。」
06
南韓繪本作家朴曙賢(Park Soohyun)以細膩的筆觸與溫暖的色彩,賦予日常物品生命,創作出觸動人心的故事。她的代表作《平凡物品的畢業典禮》,描繪主角與母親為不再使用的物品舉行畢業典禮,探討成長過程中的放手與珍惜,不僅讓孩子學會整理與斷捨離,也讓成人重新審視與物品之間的情感連結。朴曙賢說:
「學會了如何放手不再需要的物品,象徵著成長中的放下與珍惜。」
07
曾操盤高達180億美元資產的凱基投信投資長彭炫通,歷經金融海嘯、歐債危機、美股熔斷等市場大浪,始終以專業與「溫度」帶領團隊。他每天閱讀市場報告、研究歷史與產業趨勢、並不斷向同事學習;他也鼓勵新人系統化思考與量化分析,帶領團隊不僅掌握趨勢,更創造持續成長與信賴的價值。彭炫通證明:
「提前學習與思考,才能在風浪中立於不敗。」
08
台北士林「愛林診所」的朱柔澍醫師,以溫暖與慈悲作風行醫,創造出與眾不同的醫療環境,這源自於童年時期,深受一位溫柔醫師的啟發,讓他立志不只要治癒病患的身體,更成為他們心靈的依靠;日後,他與太太共同創立診所,秉持「醫者父母心」的理念,將醫療服務延伸至社區,提供全齡照護。朱柔澍認為:
「做醫療的人,一定要記得初衷,那就是,別人痛,我們不能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