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史話】深刻情感的台灣糖果 (上) 文/林嘉澍 |2022.06.14 語音朗讀 215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傳統的禮盒包裝及熱銷產品。 嘉義縣名產極多,其中以新港飴、芭蕉飴,尤為逸品。圖/林嘉澍傳統的禮盒包裝及熱銷產品。 嘉義縣名產極多,其中以新港飴、芭蕉飴,尤為逸品。為香蕉油飴。圖/林嘉澍至今氛圍未曾改變的百年老鋪。圖/林嘉澍至今氛圍未曾改變的百年老鋪。圖/林嘉澍 文/林嘉澍筆者在任教的大學開了門課「巴黎台北雙城記」,比較兩地的古蹟保護政策、博物館、城市創生,講題的重頭戲當然少不了共談巴黎的咖啡甜點與台北的茶點文化。巴黎貴為法國第一大城,全歐洲的美食應有盡有,台北為亞洲飲食重鎮,新穎價昂、訂都訂不到,要靠熟客帶路的食肆餐館更是不遑多讓。有趣的是,講到法國的甜點,即使是最普通的馬卡龍(macaron)、可麗露(Canelé)、閃電泡芙(Éclair),學生們總是目射精光,點頭如搗蒜,戰鬥力瞬間提升,紛紛舉手分享旅法心得;講到漢點糕餅,個個哈欠連連眼神呆滯,問吃過的種類與感想,還有人回我從沒聽過,因為家裡只吃進口冰淇淋及名店蛋糕。原來我教的是皇族養成班,真是祖上有德。昔時親戚多在國外生活,回國時饋贈的伴手精采多元,印象中家裡永遠有吃不完的瑞士巧克力、蘇格蘭奶油餅,再加上常收到外縣市親友送來的四秀仔(即零食、零嘴),麻粩、花生酥、麻糬、紅龜、糕仔、酥點,甜食從來不缺,待客自用隨便擺盤就是一茶六點,好看又有面子。好處是嘗遍台灣老字號高級甜食真的大享受,壞處就是吃過頭,如今要很忌口。台灣糕點百百種,大多很常見,如鳳梨酥、椪餅、漢餅。義美、郭元益這類大型餅鋪以先進科技大量生產,提供便利購買的管道,讓人們更方便直接認識漢餅囍餅,了解糕餅禮俗,功不可沒。但台灣各地仍有許多百年老鋪遵循古法,讓最初的美味穿越時空,幾代不變,這分由各地職人維護的強大精神,更是值得探尋的「老派美食」。這兩年和走讀同好們各地吃吃喝喝,同好們總會問我哪裡有「好」伴手,「好」的意思就是香濃順口,口味不能太甜死鹹,闔家皆宜,價格無所謂。雲嘉南物產豐饒,實在的老店最多,醬油、花生糖、黑芝麻粉、白芝麻醬、大餅、布丁等,每次都買到後車廂大爆炸,其實再怎麼會買,花費之低,在法國只是吃頓普通的飯而已。嘗過的漢點很多,最喜歡的就是「新港飴」,尤其是「香蕉油飴」、「桂圓飴」。吃了半世紀,常常念想,一點都不膩。已經忘記是何時開始喜歡,只記得入口冰涼柔軟,如雪的糖粉和著香蕉油的清香,整個人精神都活絡了。每次家裡有,我都不分別人吃,還被扁了幾次,是用生命守護的甜點。外公總是說:「虎姑婆最愛吃老鼠糖」(我小時候頭髮紅紅,小名是虎姑婆)。新港飴跟新港奉天宮一樣馳名,有過「進香」經驗的人都知道,拜拜之後,總要拎個新港飴回家,這趟旅程才算完整。算算「新港飴」的歷史也已超過百年了。嘉義縣新港鄉之鄉治,原名麻園,日據時期稱為新巷,光復以後方改稱新港,最初住民以客家移民為主,清嘉慶間客家移民遷出,漳州移民進居於此。新港奉天宮俗稱新港媽祖廟,清嘉慶年間創立。在全台媽祖中,其香火之盛,信徒之多,僅次於雲林縣北港鎮的朝天宮。嘉義縣名產極多,其中以新港飴、芭蕉飴,尤為逸品,歷經清領日治至今,仍為台灣傳統糖果中之佼佼者。 前一篇文章 【民間俗諺】痟貪軁雞籠 下一篇文章 【徐謙‧物猶如此】黑兒像贊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3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6【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7【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10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翰墨天地】 煩惱皆因強出頭【走讀城鄉】 富邦美術館: 信義鬧區的藝術中心【島嶼拼圖】千年古村落 ──金門陽翟老街【撫今追昔】千僧齋與千僧鍋【藏在剪紙中的故事】玉山積雪──向陳澄波大師致敬【書藝心語】荒漠甘泉 作者其他文章【台灣史話】竹塹城都城隍廟【台灣史話】斗六門與周遭古聚落【台灣史話】台北濟南教會與李春生 (上)【台灣史話】齋教與鸞堂 斗六寺廟巡禮【台灣史話】饒富趣味的台北孔子廟(上)【台灣史話】 匠師記憶:大埤三山國王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