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史話】饒富趣味的台北孔子廟(上)

文/林嘉澍 |2022.12.27
1340觀看次
字級
綠意環繞的台北孔子廟。圖/林嘉澍
大成殿夜景。圖/林嘉澍
萬仞宮牆與泮池。圖/林嘉澍
裝飾華麗的藻井。圖/林嘉澍

文/林嘉澍

台灣有十三座孔子廟,歷史最悠久的當然是台南孔子廟,除了台北孔子廟是日治時期民建,其餘都是官建。當時台北的仕紳都尊稱「台北孔子廟」,而非後來官方版的「台北孔廟」。

一八七五年,清廷於台灣北部設置台北城,由知府陳星聚與台灣兵備道夏獻綸督工,在城中南門內建造文武廟。兩廟皆坐北朝南,文廟在左,武廟在右。文廟即台北孔子廟前身,現址為今北一女,武廟現址為司法大廈,而分隔文武廟的街道昔日稱為文武街,即今之重慶南路。

台北府文廟於一八七九年動工,兩年後完成大成殿、儀門與崇聖祠。隔年再由台北仕紳募款,增建櫺星門、黌門、禮門、義路、泮池與萬仞宮牆。至一八八四年完工,形成頗具規模的孔廟。

中日甲午之戰,清廷將台灣割讓給日本。日軍進駐台北城後,將台北府文廟充作衛戍醫院,因人馬雜沓,牌位及禮器、樂器多被損毀,建築亦逐漸荒廢,祭孔典禮至此廢止。一九○七年,日本人為建造國語學校(今台北市教育大學一帶)、第一高女和地方法院,更逐步拆除台北府文廟,台北孔子廟的前身至此消失殆盡。

文廟被拆除後,日本人於國語學校內蓋了一座五坪大的小木屋,重製孔子及四配、十二哲牌位供奉,並於每年孔子誕辰日開放供各界祭祀。

一九一六年起,台北瀛社、大正協會等民間社團組織「崇聖會」,推日人木村匡為會長,台北仕紳顏雲年、李景盛為副會長。每年孔子誕辰日,從國語學校恭迎所有牌位,到大稻埕公學校或蓬萊女子公學校、艋舺龍山寺等處,輪流舉行祭典。

一九二五年,以台北崇聖會陳培根(陳悅記家族頭人,大龍峒仕紳)為中心,展開遊說工作。邀集地方賢達二百餘人,多次集會,終於在大稻埕江山樓決議,研擬具體計畫,成立「台北聖廟建設籌備處」,執行孔廟重建事宜。

建廟土地完全委託台北崇聖會募集,設計則參考台南孔廟之形式。陳培根捐地二千餘坪、辜顯榮購地捐出一千餘坪,再以部分捐款購地一千多坪,捐購的土地皆在大龍峒,計五千多坪。一九二七年,台北孔子廟正式於大龍峒興工。

陳培根先生所捐之二千餘坪地,實為其私人庭園,當時富豪庭園多用來招待貴客,亭台樓榭無一不缺,盡顯建築空間美學。培根先生雖然富甲一方,但為人行事低調,生活簡樸無奢,自謙其庭園為「素園」,意即樸實無華。陳家先祖大龍峒文豪陳維英,曾於圓山建一別莊,取名「太古巢」,諧音台語「癩」(骯髒之意),意思就是我都沒打掃,家裡很髒呀!幾代人的自謙相互輝映,乃大龍峒陳家逸事。

台北孔子廟興工後,大成殿首先完工。一九三○年,儀門、東西廡、崇聖祠先後完工,新製先賢牌位亦完成,並於該年孔子誕辰舉行祭孔典禮,重新恢復中斷三十多年的祭孔大典,為當時地方上的一大盛事。後因財政困難,興建工程不得不暫停,直到一九三九年才全部完工,即現今台北孔子廟大致規模。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