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至十一月是繳稅季,陸續開徵汽機車牌照稅、綜合所得稅、房屋稅、汽車燃料稅、地價稅;工商業營業稅、營所稅、貨物稅等按月、季或隨物徵收;買賣股票、繼承遺產都要繳稅。網論:納稅是義務,但對比政府作為,你覺得值嗎?還樂意繳稅嗎?
這是大哉問,指標之一看防疫誰贏?台灣一家企業集團執行董事日前發表新書,名曰「讓別人贏」;指商場競爭未必你輸我贏,也可以先讓換合作求共好,再形成長久夥伴關係。讓別人贏不代表自己輸。台灣防疫最缺「讓別人贏」,中央抓權,喊口令齊步走,出狀況則反由地方擔責;彰化縣衛生局調查血清抗體掌握病毒路徑,未齊步走,衛福部竟欲開罰。
中央與非同黨執政縣市屢現齟齬,容不下別人贏,變成納稅人輸。口罩實名制,管到人民排隊買貴口罩;防普篩,到醫院不能主動要求篩檢,人員出境核酸檢測更出奇貴。變異病毒株來了缺疫苗,民企、縣市政府欲自救卻難行,排隊搶打者狼狽摔倒,納稅人輸。
今年又一變種病毒入境,快篩劑、治療藥不足,再現雨中排隊屢落空憾事。朋黨政治不讓別人贏,鬥來鬥去,納稅人再輸。
指標二論人民安全。國際評論視台海為緊張區域,但這裡曾雲淡風輕,台空軍飛行員執行任務批次、作戰時間、戰分累積呈平滑曲線;任務性質不外沿海偵巡、掩護偵照、掩護運補船團。
如今中國大陸否定海峽中線默契,台空軍緊急任務增,戰訓難好整以暇。往昔空官招生體測、學測居三軍官校高標,兩岸不寧後,父母不忍子弟任務重、冒風險,已影響空軍新血質量。
國者人之積,國安奠基於人民個體安全。台海原無陸方機艦繞島等急迫危險,也無台灣當美國筆尖形勢。中美較量,台方未迴旋,政黨為勝選,竟引亡國感為動員群眾激素;美國乃要求台灣自我防衛,精進不對稱作戰裝備。當我三軍統帥扛起紅隼飛彈左右轉向供媒體拍照日,陸媒調侃台方應警覺戰機繞飛,是解放軍在練兵,熟悉未來戰場。
當下役齡男丁託關係求提早入營服役,是父母輩擔心兵役改制可能延長役期,影響子弟生涯規畫,兼對兩岸戰爭風險的無言規避。
指標三是供電焦慮。能源是生命之源,永續能源維護永續生命。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日前長篇報導,在法國南部進行的國際熱核融合實驗反應爐裝置與研發進程,即使在俄烏戰爭陰影下,美國、歐盟制裁俄羅斯,但這項核融合實驗並未排除俄羅斯。且中、韓、日等多國也是團隊一員,合作逾三十年,研發團隊相信核融合反應爐成功商轉日,人類將不再使用化石燃料,能有效化解氣候危機。
法國主持研發的科學家認為,在核融合商轉前,核分裂反應爐(傳統核能發電廠)是填補風光電不穩,減少煤油氣發電的必選途徑。台灣清大核工系前主任曾德霖,早在一九七○年代就向媒體介紹核融合的和平用途;可嘆前賢已逝,和平核能被汙名又拋棄。近年島內工商團體再三建議政府,要客觀、務實、科學地擬定與執行能源政策,但迄今仍揮不去缺電停電焦慮。
納稅是企業、商號、人民應盡的義務,換取的是享政府的安全服務的權利。但收稅的政權若不讓別人贏、不疼惜人民安全、焦慮,怎會甘心樂意繳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