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主計總處下修了今年全年的經濟成長率為百分之三點九一,較先前的預估值百分之四點四二減少了零點五一個百分點,原因是COVID-19的疫情衝擊國內消費,消費成長率較之前預估的百分之五點一大幅下修了兩個百分點而為百分三點一。
國內疫情從四月十五日單日確診個案突破千例至今已近兩個月的時間,目前每日確診個案數仍動輒高達七、八萬例,疫情仍處於高峰,且死亡人數不斷創新高。
台大公衛學系特聘教授詹長權提醒,台灣染疫死亡數十三天翻倍,速度是全球第二快,僅次於英屬蒙哲臘(英國海外領土);流行疾病學專家、中央研究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則在專訪中指出,疫情防治比預先所想的要更艱難。
疫情嚴重削弱了國內消費動能,不過,主計總處認為,全球對半導體、電子零組件等需求強勁,而這些都是台灣的優勢,因此仍看好出口表現。主計總處將下半年的出口成長率由二月預測的百分之六點四調高為百分之十點六,全年出口成長率預測則由預估的百分之九點六調升為百分之十四點六二。
由於大幅上修了出口預測,因此,主計總處也將國外淨需求對台灣經濟成長的貢獻度,提高了零點七個百分點,成為今年台灣經濟成長最主要的貢獻來源,可見對出口的倚重。
但須注意國際景氣已出現趨緩現象,國際貨幣基金(IMF)將今年全球貿易量成長率,由年初預估的百分六調降為百分之五,世界貿易組織(WTO)也把今年全球貿易增幅率,下調為百分之三。其中北美地區的出口增長率,由去年的百分之六點三降為百之三點四,歐洲由百分之七點九降至百分之二點九,亞洲更是由百分之十三點八遽降為百分之二。在全球大多數地區貿易及出口成長率都放緩的情況下,台灣一枝獨秀調高出口成長率是否合宜應仔細考慮。
台灣今年四月分的外銷訂單成長也由紅翻黑,較上月衰退百分之十七點二,較去年同月減少了百分之五點五,出口力道已有衰退跡象;當前國際需求情勢並未走揚。自二月以來,進口物價的年增率高於出口物價年增率,可看出產業製造成本的壓力升高,主計總處對出口成長的預測應保守為宜。如果實際出口不如預期,則有關經濟成長的預估也會失真,必進一步影響政府的政策。
行政院日前宣布將投入三百四十五點六億元,振興觀光產業等內需型服務業,但成效如何則有待商榷。該措施以振興為主,但疫情已造成國內相關產業面臨嚴峻的經營困境,因此政府應思考「先紓困再振興」,否則業者倒成一片,要振興有何用?再則該措施對觀光業的協助遲至九月才開始分階段實施,時效不足。
據全國商業總會調查,受疫情影響,服務業虧損嚴重。以衰退百分之五十七點七的餐飲業情況最糟;觀光旅遊業衰退百分之五十四點七四居次;其他如交通運輸業衰退百分之三十五點七五,批發零售業衰退百分之三十一點九一。在在顯示服務業普遍陷入經營困境,不僅危及企業的生存,也會波及就業。
今年經濟成長率「保四」落空,紓困政策又緩不濟急,國內經濟情勢的發展實在令人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