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梨美
◎《包青天》
潮流總是一波一波的,等父母分期付款買了一台大同電視機之後,像《雲州大儒俠》和《西螺七崁》如此現象級閩南語的連續劇,已成明日黃花。在政府的提倡下,國語連續劇風華正茂。「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一檔《包青天》,既闡揚忠孝仁義節操,更滿足了升斗市民對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憧憬嚮往。
令人印像最深刻的,自是開鍘駙馬爺陳世美。
家境貧寒的陳世美,原與妻子秦香蓮恩愛和諧,並育有一對子女。不料,進京趕考中了狀元之後,被宋仁宗招為駙馬,貪慕高官厚祿的陳世美,自此成了負心漢的戲劇典型。秦香蓮在公婆去世之後,帶著一雙兒女千里迢迢尋到京城來。陳世美不但不認母子三人,還派了人要殺他們滅口,好個狠心的狀元郎啊。
秦香蓮鳴鼓伸冤,開封府尹包青天不畏權勢,在太后和公主的雙雙阻撓下,依然一聲令下,將駙馬爺陳世美送上了龍頭鍘。電視機前的觀眾,無不歡呼叫好──「鍘得好」。
單純的我也以為,人世間的正義公理,就是如此的理直氣壯,又那麼的理所當然。到如今,回頭試想,真無趣。
其實,宋朝皇帝根本不可能招狀元郎為駙馬,有心仕途的學子,也絕不願與公主配成雙。因為一旦成了駙馬爺,就得告別朝堂政治,能享厚祿,但無法施展理想抱負,是籠中鳥,也是檻中猿。宋仁宗在世時,僅長女福康公主出降至仁宗親舅舅的兒子李瑋,亦即公主之表叔。李瑋醜得出名,史書稱其「僕陋」。公主與李瑋不和,更與李瑋之母楊氏有隙。待仁宗薨逝,福康公主失了庇蔭傘,最終在李家被虐而死。年三十三歲,香消玉殞。
陳世美雖為虛構,然世間不乏渣男負心漢,多少正義公理,卻只在戲劇裡。
◎《保鑣》
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窮巷僻弄裡烙下的最後一檔連續劇,自然也曾在台灣捲起千堆雪。「天上白雲飄蕩,地上人兒馬蹄忙。我為了一腔俠骨柔情,流浪走四方。」《保鑣》裡的三女兒,因母親生她時死於難產,從小父親厭惡,又受二姊欺凌。但憑著傲人天資,和不屈不撓的恆心與毅力,終於成功逆襲,翻轉人生。力爭上游又勵志,看得人好不心花怒放,也算是女權意識初萌芽之作。主演張玲,家喻戶曉,當時沒有追星活動,否則絕對能碾壓大銀幕影后甄珍。
長大後回想,這條巷弄方圓幾里,其實與貧民窟無異。粗糙、有時還夾雜著些不堪,就是生活的底色。還好,有小孩子的純真喧鬧,有電視劇的忠孝仁義和帶來的綺麗幻想,為不算無憂的童年,添了些許顏色。
又幾年,拜大哥和兩個姊姊辛苦賺錢所賜,北上謀生的一家人終於擁有了棲身所,搬離了這條不想回首的巷弄。大哥高中聯考沒考上,轉去木工廠當學徒。兩個姊姊成了九年國民義務教育的九漏魚,小學一畢業就被父親送去成衣廠,啪噠啪噠踩著縫紉機,將稚嫩的青春,獻給了台灣的經濟起飛。二姊和我一樣,愛讀書會讀書,然重拾書本已是多年後。有了大學文憑,人生,也換了跑道。
◎《楚留香》
歲月如梭,能記下來的,因為願意記得。該遺忘的,就讓它隨風而去。抑鬱年少後期,香港電視劇《楚留香》襲捲台灣。青春即將翻頁,誰不羨慕楚留香來得安去也寫意?「千山我獨行,不必相送。」
華年,已是另一章。
眾聲喧譁,童年往事不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