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之事,知多少? 文/峰宗太郎(美國國立研究機關的病毒免疫學博士研究員) |2022.06.04 語音朗讀 142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疫苗之事,知多少? 圖/幸福文化提供新冠疫情期間,民眾接種疫苗,讓自己多一層保護。圖/123RF疫苗之事,知多少? 圖/幸福文化提供 文/峰宗太郎(美國國立研究機關的病毒免疫學博士研究員)新冠疫情延燒至今,尚未止息。目前,除了做好防疫,也只能仰賴疫苗適時發揮效力,提供部分保護。疫苗的成分為何?接種後多久能發揮作用?保護力又能持續多久?新冠疫苗又與其他疫苗有何不同呢?疫苗的「主要成分」是病毒或細菌中能成為抗原的部分。讓抗原進入身體裡面,誘發人體的免疫反應,進而產生抵抗力,這便是疫苗的功用。為了避免抗原受到破壞或凝固,有些疫苗會加入「安定劑」。以前常用明膠作為安定劑,但明膠可能引發過敏反應,所以現在都用麩胺酸鈉或乳糖比較多。再者,為了增加疫苗的保存性,也會放入「保存劑」。其他的,像是為了避免細菌的繁殖、汙染,也會使用能殺菌、同時對疫苗是安全的硫柳汞(Thiomersal)或苯氧乙醇(Phenoxyethanol)等作為抗菌藥。疫苗接種後多久才有保護力疫苗接種後,大概多久才會出現預防疾病的保護力?當然,不可能「立即見效」,必須等到「身體出現抗體增加的免疫反應」,才算是有保護力。那麼,疫苗打下去後要多久,抗體才會增加到足夠的數量呢?如果是活疫苗的話,接種後身體會出現彷彿真的被病原體感染的狀態,所以必須等到抗體量上升,也就是度過潛伏期(病原體進入人體到發病的這段時期)後才會有保護力。通常,接種一個月後,就能產生一定的保護力。不過,應該在稍早之前,我們的身體就已經有抵抗力了。不活化疫苗是讓失去活性、死滅的病原體進入體內,只接種一次,並無法產生足夠的抗體量。必須多接種幾次,才會有保護力。至於每次接種需間隔多久?總共要接種幾次?這個因疫苗而異。每種疫苗都有自己專屬的接種時程表,我們就按照這時間表來接種就對了。用來對付新冠病毒的疫苗有很多種,日本普遍施打的是mRNA 這種新型態疫苗。這種疫苗必須接種兩次,據說在第二次接種的兩到三周後就可以看到預期的效果。疫苗的保護力可維持多久?接種疫苗後產生的保護力,可以維持多久的時間?這點因疫苗的種類不同而有很大的落差。一般來說,「活疫苗的保護力可以維持十年以上,不活化疫苗則為三到十年」。但實際的狀況還是要看疫苗的性能、接種者自身的免疫條件、疾病流行的狀況、接種者的年齡等,這些都會影響疫苗的保護期限。說到疫苗的性能,抗原的免疫原性(抗原誘發免疫反應的能力)愈強的,疫苗的保護期限會愈長;免疫原性愈弱的,疫苗的保護期限會愈短。再者,過期的疫苗或是保存不當(沒有做到低溫保存之類的)的疫苗,也有可能效果就沒那麼好了。至於新冠病毒疫苗的保護力能夠維持多久?這點到現在還沒有定論,必須等後續的報告出來。疫苗的保護力會因接種對象的健康狀況而異。本身免疫條件好的人,很容易就產生抗體;本身免疫條件差的人,就算打了疫苗,抗體效價還是上不來。當然,這對疫苗保護期的長短也會有影響。當某傳染病大流行時,由於人體一再暴露在大量病原體當中,在追加效果的作用下,身體會持續產生抗體。然而,只要不再接觸到新的病原體,抗體效價就會慢慢掉下來。還有幾歲時接種,對疫苗的保護力也有很大的影響。舉麻疹疫苗為例,不滿一歲就接種的話,效果是不顯著的。所以,必須在適當的年齡進行疫苗的接種。新冠疫苗是全新型態的疫苗對付新型冠狀病毒,各國對於疫苗的研發都十分認真快速,可謂如火如荼,不到一年的時間,已經有好幾支疫苗上市,實際派上用場。這裡面要以使用未曾核准的新技術製成的新型態疫苗,最受世人矚目。日本第一支批准的疫苗,是美國輝瑞(Pfizer)公司製造的mRNA疫苗(message RNA)疫苗。莫德納(Moderna,美國)公司生產的也是mRNA 疫苗。至於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英國)公司則成功研發出病毒載體疫苗。傳統的疫苗,活疫苗也好,不活化疫苗、次單位疫苗也罷,都是把細菌、病毒本身,或是其部分結構、特定蛋白質打入人體裡面的疫苗。相較於此,mRNA疫苗或病毒載體疫苗則是把攜帶有遺傳訊息的分子(DNA或RNA,又稱蛋白質的組裝說明書)送入人體中。病毒載體疫苗更是以其他病毒為載體,利用它們把目標病毒的DNA遞送進去。就這樣,病毒的特異蛋白在體內生成,免疫系統偵測到這蛋白,進而產生免疫反應。因此,只要破解目標病毒或細菌的基因序列,就可以在短時間內把疫苗研發出來,這是此類疫苗的特徵。(摘自《疫苗解鎖,疾病退散》,幸福文化出版) 前一篇文章 【養生DIY】 減重好朋友:豆薯沙拉 下一篇文章 【中醫專欄】不管是清冠幾號,證對了再喝! 熱門新聞 01木衛一火山頻爆發 謎團解開了2025.07.0602培養裁判、經營球隊 日女體大全方位育才2025.07.0403【光影紀事】交大電子所草創時期側寫2025.07.0404【老師的話】 解決煩惱的妙方2025.07.0505陸宣布 啟用W121銜接航線2025.07.0706【生活智人140】「愛自然」執行董事勞利 展現自然照片的驚人威力2025.07.0507戴維思 用一萬步希望教養早產雙胞胎2025.07.0508巴西玉米豐收節 如來寺傳揚三好2025.07.0409社論--勞退新制亟待改革2025.07.0510兆顆氫彈能量 超級閃焰恐釀災難2025.07.06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營養專欄】 5大控脂對策,遠離高血脂!盡情享受爬山 告別惱人的足底筋膜炎【中醫專欄】新冠再流行,出入請小心【臨症不脫逃 攜手向前行4】壓力來時,學習巧妙應對!【養眼專欄】 眼睛為何會提早老化?中暑也分陰陽 4祕訣讓你安度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