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趣聞】南機場沒有機場

文/王文隆 |2022.06.01
1278觀看次
字級

文/王文隆

提起台北的夜市,有幾個著名的夜市會閃過腦海,像是饒河街夜市、士林夜市、寧夏夜市、師大夜市、臨江街夜市、南機場夜市。這幾個夜市取的都是所在街巷的名稱,或是周遭地名,然而奇怪的是,有一個位於萬華區的夜市名為南機場,這裡距離松山機場可有相當距離,怎麼會稱南機場呢?

話說從頭,這裡還真的曾經有過機場。

清末時,這塊地是一片種滿香花的地方,是為了就近供應大稻埕焙包種茶所需香花而種的,面積達一百公頃,是整個台北盆地面積最大的香花種植區。

日本治台初期,此地仍是香花遍植的農地,然而為了軍事需要,明治四十二年(一九○九)台灣總督府大規模徵用香花地,闢為古亭庄練兵場,供日軍日常操兵與馬術練習,因此當街町改正時,這一塊區域便命名為馬場町。由於此地鄰近新店溪,且地勢開闊,恰能作為飛機的起降地,因此被挪用作飛機的練習場使用。

萊特兄弟在一九○三年開啟了人類飛行的時代,但飛機的設計還是相當簡陋,飛行高度也無法太高,只要有較平坦的空地,就足以滿足起降需求,這也是為何挑上跑馬場作為臨時機場的原因。

在一九一○年代,看飛機成了人們的新奇娛樂,世界各地興起了飛行表演秀的熱潮,大正三年(一九一四)年也吹到台灣。

當年三月中旬,出身於日本本州三重縣的飛行家野島銀藏抵台,駕駛隼鷹號美製螺旋槳複翼式飛機,要為台灣民眾表演飛行秀,第一次表演的場地選上這座練兵場。但因天候不佳,延宕數日,終於在三月二十一日飛上青天,滿足了台灣民眾一睹人類飛行的想望。這一天,也是台灣上空第一次出現飛機,台灣總督府特別定為台灣航空紀念日。

日後,這個適於飛行的練兵場,也兼作軍用機場,供飛機起降。然而,隨著航空器的發展迅速,螺旋槳飛機搭配上鐵皮機艙的飛行器大量增加,這個簡陋的軍用機場不敷使用,台灣總督府乃於一九三○年代初期,在松山另闢空地成立航空站,設置松山飛行場。由於松山在北,因此松山飛行場也稱為北飛行場,也就是北機場,相應來說,此地就被稱為是南飛行場,也就是南機場。

台灣光復之後,這裡被軍方接收,一度也有做為軍用機場的規畫。然而隨著民國三十八年(一九四九)年政府遷台而來的大批軍民,占地構築房舍與農田,乃將該地另作規畫,一部分作為高爾夫球場,一部分作為國宅。民國六十三年,高爾夫球場被台北市政府接收,改為青年公園,周邊的國宅則由周邊軍眷購置居住,因為風格新穎,又鄰近大片綠地,一度成為熱門的高級住宅區。

人口聚居,帶動了周邊的消費需求,也造就此地特有的人文景觀。後來由於來往的人口眾多,各式小吃攤商聚集,漸漸發展成活絡的市集。

雖然當地早已沒有了機場,大家仍循舊有習慣稱南機場,因此市集也就掛上南機場夜市之名。

南機場夜市小吃遠近聞名,不僅當地人喜愛,也有商家被列入米其林餐盤美食的街頭小吃,獲得國際美食認證。機場早已不再,但南機場的大名,隨著飲食,享譽國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