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練習題】 瑪莉不說話,我也不說話: 從畫圖練說話

文/袁葦(職能治療師) |2022.05.31
1537觀看次
字級
圖/123RF

文/袁葦(職能治療師)

疫情襲捲校園。治療師對特殊學生的服務,在這段期間也改成遠距諮詢的方式。

遠距諮詢中,螢幕上的小維,和我隔空面面相覷。我抬高音調,嘗試以誇張的表情吸引他的注意,但他依舊瞪著鏡頭啃著指甲不說話,就算我有滿腹專業知識與經驗,也得盤算著從哪裡切入,怎麼開口。

五年級的小維,鑑定為自閉症重度,就讀於國小特教班。語言表達僅有簡單的口語及仿說的程度。

我轉向詢問小維身旁的老師,小維與老師、同學間的互動關係,是否有口語之外的表現。老師想了一下說:「下課媽媽來接他的時候,老師若向媽媽描述他在學校不乖的表現,他會從教室門口回頭瞪著媽媽,或急著拖媽媽離開,就像不想要老師向媽媽告狀一樣。」

可惜了,小維的心智與社會性發展有一定的程度,但語言溝通能力卻跟不上。有什麼方式可以讓小維與周遭的人事物雙向溝通?好讓他能將自己的想法需求表達出來,或是促進語言能力的發展?

師長曾經用過的策略,例如溝通圖卡:但想要上廁所時,若還要先去拿溝通圖卡給老師,報告說「我想尿尿」……似乎緩不濟急,多此一舉。

溝通筆與溝通軟體呢?家長花錢購買後,練習了好一陣子,但卡在難以讓小維理解使用規則,導致小維的學習動機不高,後來也是失敗告終。

我仍鍥而不捨地問小維,溝通軟體並不便宜,要不要再嘗試練習看看。

小維似乎聽懂了,皺著眉頭打了個大哈欠,口齒不清重重地擠出兩個字:「不要」。然後趴在桌上,連看也不看鏡頭了。

「對了,《瑪莉不說話》。」老師補充說道:「小維超級愛《瑪莉不說話》這本繪本的!他聽過這故事一次後,每到圖書館,小維就只拿這本書,這學期已經翻了不下一百次呢!」

「《瑪莉不說話》?」好像電路突然接通般,我心想:「小維不是也不說話?小維等於瑪莉嗎?小維應該已經告訴我們許多重要訊息了。」

我立馬上網查這本繪本的大意:主角瑪莉是一位重度自閉症的孩子,一年級下學期轉學到新學校,故事內容在描述她適應新班級的種種經過。

瑪莉不說話,不會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感受。因自閉的特質被同學霸凌、誤解後,終於情緒大暴走。但每一次事件,都能讓同學更了解瑪莉。

「著色」能讓瑪莉安靜、心情穩下來。瑪莉不說話,但她會將色紙一張張畫上星星並塗滿顏色後,分送給每一個同學。

當班上同學煩惱教室布置比賽的時候,她仍每天不停的在她的世界裡安靜地塗色,最後,將這些看似塗鴉的色紙拼貼在布告欄上,出現了令人驚豔、銀河閃耀的星空。

原來色彩是瑪莉的溝通方式!

那小維呢?我問老師:「小維愛畫圖嗎?」老師迅速點點頭:「超愛,也畫得很好喔。」

這回,我抓住了鏡頭那端小維的眼神說:「瑪莉不說話,瑪莉愛畫畫。小維也是,小維不說話,但是也愛畫畫。」我覺得小維也想藉由畫圖和身邊的人溝通。

小維眼神亮了起來,我乘勝追擊:「小維,看著袁老師,請你把袁老師的樣子畫下來。然後看圖說說看袁老師長什麼樣子。好嗎?」

小維憨笑著點點頭,拿起筆畫起來了。小維筆下的我,直直的頭髮圓圓的臉,一副慈眉善目的樣子。

我其實是運用以孩子的「優勢能力」來提高孩子「學習動機」的技巧。而畫圖是一種非語言的表達,它和文字一樣,都能達成溝通的效果。

我進一步讓小維在畫圖的同時,把筆下的畫面在腦海中形成語句概念,再用口語表達出來。也就是陪著小維看圖說話,來增加他開口說的機會,以促進語言能力。

我對小維說:「你看著自己畫出來的圖,慢慢一個字一個字的說:『袁老師的臉圓圓的,頭髮直直的,和小維一樣戴眼鏡。而且袁老師笑笑的,看起來很開心。』」

小維得意地看著自己畫的「袁老師」,像素描時的運筆一樣,一筆一畫,搭配著一字一句,跟著我練習說出比較長的完整敘述句。

當小維努力地把整句話說完時,螢幕兩端的我們,都開心地笑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