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118】隨堂開示錄─教育講習 27 人能弘道 3-1 星雲大師 |2022.05.31 語音朗讀 267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大師早期在宜蘭成立佛教歌詠隊,青年以嘹亮的歌聲弘法。圖/資料照片大師於雷音寺弘法期間,在環境困苦的條件下寫作,出版《玉琳國師》、《釋迦牟尼佛傳》二書。 圖/資料照片大師於雷音寺弘法期間,在環境困苦的條件下寫作,出版《玉琳國師》、《釋迦牟尼佛傳》二書。 圖/資料照片圖/游智光 文/星雲大師與江西省佛教協會各地佛教協會會長等僧眾講話時間:2011年5月28日 地點:江西宜豐接待中心過去我都看《水滸傳》、《西遊記》、《三國演義》、《儒林外史》等小說,想到胡適博士有兩句話說:「文章如講話,你的話怎麼說,文章就怎麼寫。」真覺得太好了,不必做作、刻意描寫,何況思考結構也是很困難的事。我用白話文寫作,一些台灣的報紙、雜誌竟然也採用,偶爾還能有幾塊錢稿費。不過寫文章還是要寫人家喜歡看的,如果都寫自己要的,別人不替你刊登,還是不行。後來有人找我去做編輯、記者,我不要,我心裡只想要弘法。接著就有幾位老居士找到我,邀我到宜蘭。當時宜蘭是一個很偏遠、文化很落後的地方,一個與台北隔了一座山的小城。現在很好,都有路了,我去的時候還沒有。駐錫宜蘭 結緣青年我到了宜蘭以後,在一間小廟(雷音寺)落腳,大概佛殿就像這裡這麼大,有時擠了幾十人進去。裡面沒有廁所,也沒有電燈,要等到人解散了以後,才能把佛前的燈隨著電線拉到我的房門口,掛在門上,我就坐在房間裡寫文章。《玉琳國師》、《釋迦牟尼佛傳》就是在那樣的情況下寫出來的。不過,那時候有一個好處,就是年輕人很多,因為當時是受日本教育,年輕人需要中國文學,就來跟我學文藝;我也組織歌詠隊叫他們來唱歌,慢慢地還帶領他們出去佈教。因為要佈教,大家就要讀書,讀了以後,覺得佛教很好,就有人要跟我出家,可是我沒有寺廟。我們大陸的佛教,師父要養徒弟,是要給你吃飯,要教育你的。問題是我又不能教育你,又不能養你,只好跟他們說我沒有辦法了。後來一些年輕人也不由我分說,自己就把頭髮剃了,然後跟我說:「師父,我要跟著你了。」我從小就立志不做住持、不要寺廟,只做傳教,但是這時候是不得已了,就要有寺廟來養這許多出家人。那時候經濟困難,輾轉才找到佛光山這塊地。佛光山的地很不好,很不值錢,距離市區也很遠。雖然買的時候很便宜,實際上花的錢更多,因為水溝都要用砂石填平。不過我想沒有關係,慢慢來,所以從一九六七年開始,四十四年了,我沒有停下來,到現在還在建設,因為來不及建房子給人住。如何安心? 發心勞作現在佛光山可以住五千人,我們本身有三千人,山上的出家眾住得都很簡陋,客人住得稍微好一點。不過五千人也不夠住,有時候叫信徒不要來,因為沒有地方,我來不及建,沒有錢,也沒有地,信徒就是非來不可,不得已的情況下只好打地鋪。但是有的人看到別人睡好的地方,卻叫他打地鋪,也覺得很委屈、很不開心,就說:「哼!這個鬼地方,下次不來了!」他不來我也沒有辦法,不過下次還是看到他來了,我就跟他們開玩笑說:「你說不來,怎麼又來了?」他說:「不來不安心。」這句話重要,因為他信仰宗教,到寺院來,就是為了安心。二祖慧可求見達摩祖師就是為了安心,我們在佛門裡面怎麼安心?我覺得一開始先要勞動作務,發心種菜,發心搬柴,發心運水,發心煮飯,發心勞動服務。對此,我個人深有所感,因為我在叢林裡一面讀書,一面工作,其實也沒有讀什麼書,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做工,不過做工也能做出一個巧妙來。空間時間 掌握得當舉例說,有人說我會看地理,我怎麼會看地理呢?事實上,人有人理,事有事理,物有物理,地又怎麼會沒有地理呢?但是,地理不是風水地理,而是我覺得適合、讓我安心、對我有用的,就是好地理。過去,我們小孩子在大雄寶殿排班要走在後面,永遠輪不到敲法器,都是走在前面的大個子敲。我想,我不能老是在後面,就想方法在糾察師諒解的情況下插班進去。一跨進門檻,我就曉得我會走到哪個位子,而且能達到目的。在齋堂吃飯,小孩子很容易肚子餓,沒有吃上七、八碗不會飽,所以要很多時間,但是齋堂過堂很快,一下子大家就吃完了,我會來不及,而且又坐在後面,行堂師都是從第一排開始一個一個給飯菜,要等很久,人家都吃完一碗了才輪到我,所以我一跨進齋堂就算好前面有多少人,我的位子要在哪裡。這個就是地理,我對於時間、空間,分秒必爭,寸土必爭。效率做事 從不放假我的性格是時間還沒有到,就先算準,把它用了;還沒有用到的空間,就先算好,把它用了;錢還不曉得在哪裡,就預計好下個月、下下個月的情況,也先把它用了。所以,我的人生都是透支的,來不及趕上用的速度。我自己就安慰自己,我要活到三百歲,當然人活不到三百歲,不過我一生沒有放過假,起早待晚,自覺做事比別人快速,我一個人一天可以做五個人的事。我五、六十歲的時候就想:我是二十歲出來工作的,假如我活到八十歲,就做了六十年,一天當作五天用,不就三百年了嗎?我現在已經八十多歲,多出來的日子也不計較,不過還是做習慣了。所以,有時候人家問我辛苦嗎?我說我不知道什麼叫累,只覺得工作是很神聖的,勞動是很有意義的。佛教一直勸勉我們要發心工作,我想基礎就是勞動服務。(待續) 前一篇文章 【星雲大師全集118】隨堂開示錄─教育講習 26 中韓佛教的情誼 3-3 下一篇文章 【星雲大師全集118】隨堂開示錄─教育講習 27 人能弘道 3-2 熱門新聞 01【白色墨水】輝之印象 畫布上的永恆記憶2025.08.0302【心靈修行】清靜心的日常修煉2025.08.0303泡水光電板會破壞生態嗎? 2025.08.0204佛光山印尼佛教學院 學佛交流會深度對話2025.08.0505 謝弘志 樂在以畫筆擁抱生命2025.08.0206佛光山尔有寺獲贈 兩岸藝術家阿彌陀佛書法2025.08.0407【紀實攝影】佛光山 晨昏光影 氣象萬千2025.08.0308【生活智人142】創意手表店老闆萊茲 學習當個更好的老爸2025.08.0209社論--慎防公共政策私盲化2025.08.0410多閱讀能改造人生2025.08.0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禪者雲遊與參訪 2-1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談禪 6-6 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談禪 6-5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13》第十章 指導現代人生活的修行方法星雲大師全集⑲【佛教管理學②】佛法的管理法⑩星雲大師全集⑲【佛教管理學②】 佛法的管理法⑨ 作者其他文章星雲大師:供養的種類《星雲法語》人生四品星雲大師:四藝與人生星雲大師:如何養性星雲大師:正信之美星雲大師:養「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