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118】隨堂開示錄─教育講習 26 中韓佛教的情誼 3-3

星雲大師 |2022.05.30
2714觀看次
字級
通度寺,南韓三大名寺之一,於一九八二年與佛光山結為兄弟寺。圖/123RF
韓國曹溪宗曹溪寺住持土真法師等人來訪,大師(中)為現場提出的問題開示。(2010.7.16) 圖/佛光山提供

與韓國曹溪宗直轄教區本山曹溪寺僧信四眾會面
時間:2010年7月16日   
地點:佛光山傳燈樓梯形會議室

不管在什麼地方,戒律、制度、教育,就如同韓國的佛、法、僧三寶剎一樣重要。接下來你們有什麼話想跟我談?我也應該聽聽你們的意見。

提問一:韓國很多年輕的出家人會想,如果從事弘法行列,會不會忽略了修行?所以不少出家人認為,雖然目前韓國的宗教情況,是基督教比較強勢,佛教比較落後一點,但我們不能放棄修行這條路,這是出家人的想法。對於這一點,大師能不能給我們指點?

我引用過去兩位老和尚說過的話,印順法師說:「修行、修行,只是『懶惰』的代名詞。」道源法師說:「修行、修行,快把佛教『修』得沒有了!」我不知道韓國的佛教是不是這樣的情況?不過我知道,修行不是只在禪堂裡,也不是只在口頭念佛。修行在哪裡?修行在生活裡;修行是修心,要在心裡。

我今年八十四歲,出家七十二年了,在沒有出家以前,我就懂得修行。我從四歲開始就跟著外婆素食,不歡喜吃葷;五、六歲時,就會煮飯、煮菜。父母外出,我也沒有錢去念書,一個小孩子沒有事,就在家裡打掃、整理,讓父母回來一看,覺得很整齊、清潔。

由於家庭貧窮,有時候一天三餐都不全,我就想著如何來幫忙父母,解決家裡吃飯的問題。那時候也沒有人教我,自己每天清晨五、六點起來,因為人家養的狗,大多在五、六點時會到外面大便,我就去把大便撿起來,累積到相當的數量,賣得了幾毛錢,就給媽媽買菜。

生活修行 隨時隨地

到了黃昏,農村的牛群要回家,牛也很有規矩,大便以後才回家,我就把路上的糞便撿起來,混著稻草貼在牆上晒乾,可以當柴燒,也能賣幾塊錢,給母親買麵、買米。

我沒有念過書,也沒有看過學校的大門,很幸運的,我十二歲出家了。出家以後,巡山、挑水、砍柴都曾做過。我出家的寺院也貧窮,中國和日本戰爭時,大寮鍋中的水在滾,可是沒有米下鍋,大概要等到下午二、三點,才有一點米來煮稀飯,勉強餬口。我在青少年階段,不知道修行重要,只覺得生活很重要。試想,如果你只顧修行,我在這裡煮飯、掃地,你修行成佛了,我卻永遠在人間,那怎麼辦?我覺得掃地、煮飯的這許多人,會比禪堂裡只管打坐的人早一點成佛。

記得我二十三歲剛到台灣的時候,看到人會發抖,不敢跟人講話,也沒有想過到街上買東西,商店都沒有去過。但是在台灣,乃至後來走遍世界,我覺得弘法很重要,弘法就是修行。甚至我覺得生活就是修行,待人好就是修行,做好事就是修行,說好話就是修行,存好心就是修行,廣結善緣就是修行。我不貪心,也不自私,你能說我沒有修行嗎?我什麼東西都是給別人,自己什麼都不擁有,你能說我不是修行嗎?

轉識成智 佛在心中

我曾住過禪堂,雖不能說是浪費光陰,但只能說是基礎而已。台灣很盛行念佛,我一生中打佛七至少一百五十次以上,就是七天當中什麼都不做,只念「阿彌陀佛」,我就花了那麼多時間。但我體會到拜佛和念佛、與佛交流的微妙關係,並不是在禪堂裡打坐、在念佛堂裡念佛所能了解的。

我出家的時候,不知道有釋迦牟尼佛,出家以後才慢慢知道,我們的教主是釋迦牟尼佛。佛陀出生在印度,我過去魂牽夢縈地想到佛陀的地方禮拜,即使只有草木、土地,能讓我到佛陀的地方就好,因此曾經七訪印度。

我到過佛陀降誕的藍毗尼園,也到過苦行林、尼連禪河,我在那裡徘徊,尋找佛陀的足跡;我在佛陀成道的菩提樹下金剛座上沉思,我在佛陀涅槃的拘尸那城徘徊,不忍離開。坦白告訴各位,雖然已經出家七十幾年,也到過印度七次,但我並沒有看到佛陀。

不過我慢慢知道為什麼佛陀說「人人皆有佛性」,原來佛陀就在我們心中。現在確實有感覺,走路時,佛陀陪我一起走路;吃飯時,佛陀陪我一起吃飯。佛教唯識宗說「轉識成智」,在禪堂也好、念佛堂也好,你會轉嗎?你能在般若性空裡體會空無嗎?這個空無,廣、大、無量無邊,那就是佛陀,你能體會得到,就和佛陀一樣。我覺得我們從生活裡面去見佛陀比較容易,從發心作務中去找尋佛陀比較容易,從弘法利生裡去找尋佛陀比較容易。反觀自性,找到自己的心,大概就能找到佛陀。

找到佛陀以後,不是只要信佛、拜佛、學佛而已,還要行佛。剛才住持和尚所說的話,大概是要我說:「行佛,才是真的修行。」什麼叫「行佛」?佛陀慈悲,你能慈悲嗎?佛陀有般若智慧,你能有佛陀的智慧嗎?佛陀有忍耐的力量,你有忍耐的力量嗎?佛陀有廣大的包容力,你能包容一切眾生嗎?你能,還要佛陀做什麼?當下自己就是佛了。

提問二:我出家將近三十年,是性波法師第三個徒弟。記得我剛出家一年多時,大師到通度寺來,當時全體大眾在頭山門列隊鼓掌歡迎大師,其中一個是我。那時候見到大師很莊嚴、慈祥,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現在見到您,跟三十年前一樣慈祥,相信大師無量光、無量壽,見到您真的生起歡喜心。最後想請大師給我們一句影響一生的座右銘。

這讓我想起圓明法師、性波法師、草宇法師、頂宇法師、真徹法師,尤其月下老和尚,我對他們都很懷念。

說到影響一生的一句話,每一句話都可以。

「發心」,開發自己的心田,就能成長。出家人不發心,要做什麼?

「佛教第一,自己第二」也很好。

     出家人做什麼事,要「心甘情願」。

「欲做佛門龍象,先做眾生馬牛」。

佛經裡的句子也很多,如《華嚴經》裡的:「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

不過,因為副住持只要我說一句,我現在只說:「我們要把和尚做好。」謝謝大家,祝福你們!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