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食有味】落蘇滋味勝膻腴

文/林念慈 |2022.05.30
719觀看次
字級

文/林念慈

少時愛吃某餐館的燒茄子,於是天天報到,導致老闆娘堅信我買茄是假,相親是真,開始大力推薦自己的兒子,我只好拎著餐點就跑;有天偶遇茄子少東,他盯著我欲言又止,臉脹得像條紫茄,最終霜打茄子──蔫了,什麼也沒說便絕塵而去,而我,也和他們家的美味就此別過。

紫色應該是浪漫的回憶,但茄子色呢?不好說,建議過油或加鹽水保持鮮亮。

茄子最早產於印度、東南亞一代,西漢時傳入中國,後來得隋煬帝喜愛,時常大辦茄宴,廣邀群臣,甚至為其賜名「崑崙紫瓜」,這尋常菜蔬瞬間提升了檔次──飄散「仙味」;席間有人大讚此味如酪蘇,香潤似脂膏,捧得帝王龍顏大悅,茄子當下多一美稱,再漸漸地從「酪蘇」變成「落蘇」。

茄味清香,卻能炸、熬、燜、溜、蒸、炒、燒,做出厚味兒,在食客眼裡更勝腥葷,詩人陸游認為有松桂飯配紅燒茄子,嘖嘖嘖,已是人間至味。說到茄子料理,就不得不提《紅樓夢》,那道經過「七七四十九道」程序的「茄鯗」,想來富貴人生當是有滋有味,只是這般折騰,未免少了點生活的真淳;唐人孫元晏曾云:「紫茄白莧以為珍,守任清真轉更貧。」有一顆知足、感動的心,自然能以茄子跟莧菜為山珍海味,縱是清貧也帶著雅趣。

唐朝寺院常以茄子為齋食,它本就樸素、清雅,加上茄乃「伽」之譯音,從「伽藍」與「僧伽」等詞彙看,在在都說明了:茄帶佛性。宋朝鄭清之詩曰:「青紫皮膚類宰官,光圓頭腦作僧看。如何緇俗偏同嗜,入口元來聽一般。」茄子一身紫衣似重臣,圓頂又如出家人,但不論看起來像什麼,茄子終是茄子,外表和滋味都不變,變幻的唯有人心。常言「我心即佛」,但知道從來不等於做到,更多時候,我也像鳳姐的「茄鯗」,看似聰明,實則用心太過,把簡單的事情弄複雜了,最後,也忘了原來的滋味。

最後來說說關於茄子的趣事,傳聞慈禧太后第一次看到燈泡亮起,驚呼:「茄子還會發光啊!」群臣聞之憋笑,暗嘲老佛爺沒見識,但誰知道呢?夏夜裡什麼事都會發生,說不定滿園的長茄子、胖茄子,正一顆一顆地亮起,通身散發著幽幽紫光,且一陣陣地搏動,如胸口心跳。

下一秒,它們即將啟程,說是要夢回崑崙。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