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黃朵而
1
美國肯塔基州男孩格里芬.弗隆(Griffin Furlong)在母親病逝後不久,一度淪落到無家可歸;他立志要讓生活變得更好,不只課業表現出色,大學時更成為畢業生代表;如今他正在撰寫自傳,講述從無家可歸到優等生的歷程。弗隆說:
「如果以更積極的方式看待這個世界,這個世界就會更美好,反之結果可能會很糟糕。」
2
高齡88歲的苗栗縣獅潭鄉民甘順發,經營農機行的他,除了幫忙年事高、生活較不富裕的農民,免費修繕農耕機具,更連續19年募集白米,捐贈給真善美社會福利基金會,展現「活到老、行善到老」的精神。甘順發說:
「能夠幫助人,就要盡力協助。」
3
為華語樂壇金曲填詞的「詞神」林夕,5月以作家身分推出新書《拚命無恙》,把歷經母親過世、對新冠疫情等隨想化做詩、散文;接連經歷的悲傷,他經過沉澱後,決定藉由文字,抒發自己如何與內心石塊「共存」。林夕表示:
「愛,提醒我們曾如何死去活來,所以才要更堅強的活著。」
4
中華射箭隊反曲弓男團湯智鈞、魏均珩與蘇于洋,4月在世界杯射箭賽土耳其站拿下金牌,積分大進補,在國際射箭總會公布的最新世界排名,一舉登上世界第一;去年在東京奧運一戰成名的「湯包」湯智鈞分享:
「我始終保持一貫的態度,把自己該做的做到最好,帶領隊伍前進。」
5
曾罹患乳癌病癒的台南市善化區蓮潭里長陳紫晶行事積極,3年來發動捐款嘉惠弱勢,累積逾百萬元,讓原本「南科富人里」的印象,搖身一變為「南科善人里」,顛覆科技帶給人的冷漠、無感,而是善念、熱情。陳紫晶說:
「社會有許多弱勢者,只要有能力就會設法協助,也希望藉此導正正確的價值觀,減少社會謾罵、暴戾之氣。」
6
位於日本東京的「原稿執筆CAFE」,被稱為「專治拖延症咖啡廳」,因為這裡有一條規定:沒寫完就不准走;52歲的店長川井拓也本身是作家,他希望嚴格的規定能幫助大家集中注意力,並給予趕稿者支持。他表示:
「我不知道會誕生那些作品,但我很自傲能提供支持,讓在這裡寫出的作品發行至全世界。」
7
73歲的梁孫碧素因年幼家貧延誤就醫,發燒成重度聽障,在兒孫「各出奇招」的照顧下,生活精采;媳婦蘇雯萍是社工,深知延緩失能退化的重要,積極帶婆婆遊玩、一起陪伴慢飛天使等。蘇雯萍說:
「我們就是陪她過好每一天,踏實感受生活的滋味。」
8
劉傑是中國大陸北京市海淀醫院胸外科的護理師,她在工作上兢兢業業,獲得北京市海淀醫院青年崗位能手等榮譽;在疫情面前,劉傑先後參與核酸採樣、新冠疫苗注射等工作,積極在戰「疫」一線衝鋒。劉傑認為:
「作為護士時刻處於備戰狀態,但正是身上這分沉甸甸的責任,讓我們的工作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