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疫增「肌少症」風險 與病毒共存關鍵在營養

陳玲芳 |2022.05.04
852觀看次
字級
奇美醫學中心復健部暨老年醫學科醫師程信翰,示範居家可作股四頭肌伸展,每天固定2次伸展運動,可穩定肌力。圖/程信翰醫師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近期國外研究證實,新冠病毒會影響神經、肌肉骨骼,亦恐造成肌少症;換言之,不僅中高齡者須留意肌少症,未來肌少症罹病率恐因新冠病毒影響年輕人。醫師呼籲,步入與新冠病毒共存時期,更要留意營養均衡、規律運動,減緩肌肉流失,遠離肌少症風險。

奇美醫學中心復健部暨老年醫學科醫師程信翰表示,據統計,台灣逾30萬民長者受疾病所苦,且肌少症患者數更隨老年人口增加持續攀升。台灣60-70歲約10%患有肌少症,80歲以上可能將近30%。

程信翰指出,肌少症罹病風險「比想像來得高」,除了牙口問題,慢性病、失智症或中風,都可能因疾病導致胃口不佳,或吞嚥神經出狀況,產生營養不均,長期可能產生肌少症危機。

程信翰提醒,以70公斤長者為例,每天應攝取約2100大卡與56克蛋白質。若攝取不足,會加速肌肉流失,導致跌倒、骨折等死亡風險激增。2018年死因統計指出,65歲以上事故傷害死亡原因第二名為「跌倒」,一旦長輩跌倒後臥床不起,肌肉萎縮與流失更快,死亡風險步步近逼。

程信翰指出,隨年紀增長、肌肉流失速度增加,想穩固身體肌肉量、增強疾病共存保護力,甩開肌少症風險,切記3大步驟,包括以量表自評、及早揪疾病風險;攝取足夠的優質蛋白質與油脂熱量;養成每周運動習慣。

營養師陳怡錞提醒,為長輩預備營養補充品要設身處地、將心比心,適口性與多元口味交替,避免長輩拒食。圖/陳怡錞營養師

營養師陳怡錞指出,後疫情時代,國人更應重視飲食均衡、營養補充維持保護力;根據「桂格營養完善計畫」活動調查,統計有15%長者「因營養品口味不佳或單一而停止使用」,成為照護者一大挑戰。

她表示,長輩常因牙口不好、食欲不振,或對食物口味較為挑剔,乃至於因為營養補充品口味不佳,或覺得「吃膩了」,而拒絕持續食用,導致肌肉量流失風險增加,也讓子女及照護者傷透腦筋。

陳怡錞提醒,為長輩預備營養補充品要設身處地、將心比心,適口性與多元口味交替,避免長輩拒食。建議透過營養品補充,攝取優質蛋白質與能及時轉換能量的MCT中鏈脂肪酸,讓體力穩固、恢復健康。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