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近8成使用鍵鼠超過8小時上班族,表示手部不適最為明顯,包含手痠、手痛、手麻、僵硬及無力。圖/Unsplash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五一勞動節前夕,一項由鍵盤滑鼠品牌公司進行「2022上班族辦公行為大調查」線上調查顯示,疫情混合辦公下,上班族對工時感受平均增加2小時,每日平均使用鍵盤、滑鼠約6.8小時,95%上班族有感身體痠痛與疲憊感,其中有近8成使用鍵鼠超過8小時上班族,表示「手部不適」最為明顯,包含手痠、手痛、手麻、僵硬及無力。
復健科醫師侯鐘堡提醒,這些症狀都是「腕隧道症候群」(俗稱「滑鼠手」)的相關病徵,如果輕忽,極可能產生更嚴重的身體危害。
侯鐘堡表示,手腕問題遲遲不治療,會導致頸椎神經加速退化,並造成手指手腕持續麻木疼痛,嚴重者為手部肌肉萎縮,此時就較難以恢復。而此症狀,好發於電腦使用者,因從事鍵盤、滑鼠操作,需要重覆性使用「腕部」活動。
復健科醫師侯鐘堡表示,手腕問題遲遲不治療,會導致頸椎神經加速退化。圖/侯鐘堡
他建議,可透過減少電腦使用時間,及適時休息,降低使用手腕頻率;其次,則可調整電腦螢幕與座椅高度,減緩姿勢不當造成的身體壓力,或是藉由慎選手腕靠墊和滑鼠、鍵盤等器材,改善手腕舒適度。他也呼籲上班族,每工作30分鐘,可於座位附近進行簡易伸展活動,舒展手部,以減輕身體負擔。
針對需要長時間辦公,使用鍵盤、滑鼠上班族,侯鐘堡建議,在選購滑鼠與鍵盤時,有三個大原則可參考。首先是注意「尺寸」大小,市面上有些滑鼠尺寸,對亞洲人來說「太大」,尤其是女性;他建議,應當挑選適合自己手型大小的滑鼠。
其次,是符合「自然姿勢」,在使用過程中能讓肩頸、手掌和手腕都呈現自然放鬆狀態;最後,則是搭配其他「輔助配件」,如手托及可調整角度支架,減少壓力、提升手腕支撐,增加手部的舒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