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史話】 消失的赤崁夕照(上)

文/林嘉澍 |2022.04.26
939觀看次
字級

文/林嘉澍

羅馬有三多:觀光客多、扒手多,塞車多。羅馬白天的塞車幾乎完全動彈不得。步行,在羅馬是較能省時間的旅遊方式。

這座永恆之城建於七座山丘上,千年神殿遺蹟雲集,為著名的「羅馬七丘」。耶路撒冷、伊斯坦堡,都是類似的山丘之城。台灣也有一座建於七丘上的古城,便是舊名「赤崁」,曾為政治文化中心的台南。

台南市的西邊,安平一帶,本來是海,叫做台江。台江的對面有很多沙洲,稱為一鯤鯓、二鯤鯓、三鯤鯓、四鯤鯓。鯤鯓就是沙洲的意思。華人世界,各地因方言不同,對沙洲的稱呼也不一樣,如「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唐‧崔顥〈黃鶴樓〉),在長江流域下江官話裡,洲就是沙洲的意思。而江浙方言稱沙洲為沙,比如上海郊外的川沙、金沙,也都是沙洲。

而今安平一帶,以往的台江已經變成陸地,魚塭鹽田也幾乎消失了。美麗的水鄉風景及特殊的地理景觀已不復見,唯有七丘的地形還未完全消失,尤其以健康路最明顯。七丘分別是:赤崁、鷲嶺、覆鼎金、尖山、崙仔頂、山川台、山仔尾。

提到赤崁,大家肯定會想到九大官廟之一的「赤崁樓」。原名普羅民遮城的赤崁樓,是荷蘭人占據台灣時所建,俗稱「番仔樓」。一六二五年,荷蘭人以十五匹布,向新港人購換赤崁一帶的土地,設商館、倉庫、醫院,並命名為「普羅民遮大街」(今民權路)。永曆七年(一六五三),從東印度殖民地,以船運來又大又美的紅磚,用本地的糯米、紅糖、石灰拌成黏著劑,當地人稱「紅毛土」。這座用紅毛土與紅磚所建成的城堡就在普羅民遮大街旁,故名普羅民遮城。「Provintia」即英語「Province 」,為荷蘭殖民地常見地名,原為省城之意,故此城又稱「攝政城」。

普羅民遮城與熱蘭遮城隔台江內海遙遙相對,原本城堡可直接停泊大帆船,後來逐漸淤積;清代時,船隻必須停在海灣中,用小船甚至牛車接駁上岸。最後台江內海完全消失,城堡變成在陸地中央。

一六六一年,鄭成功經由鹿耳門水道,痛擊荷軍與北線尾(今洲仔尾),更於禾寮港(今忠義路成功路一帶)登陸,順利取下普羅民遮,改名為承天府,居住期間訂定規制,派兵分屯南北各地,開啟了鄭氏的歷史,奠定台灣開拓的規模。之後圍攻熱蘭遮城,九個月後荷軍投降。鄭成功去世以後,鄭經將赤崁樓改為儲藏軍械火藥之用。

康熙二十二年(一六八三)施琅入台,往後一百多年,赤崁樓都被當成軍火庫使用;清領時期民變不斷,破壞嚴重及疏於管理,日漸頹圮。同治年間,台灣中南部大地震,赤崁樓原本的荷式建築全部倒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