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最前線】 尊重他人 從小培養

文/林彥佑 |2022.04.22
1794觀看次
字級
因為線上教學的關係,所以有些老師很熱心、無私地將教學影片放置雲端,供師生共同學習。然而,就因為某些留言、畫面,讓筆者不禁感嘆,現今孩子、成人們,我們的資訊倫理與尊重人我的教育,究竟何在。圖/123RF

文/林彥佑

因為線上教學的關係,所以有些老師很熱心、無私地將教學影片放置雲端,供師生共同學習。然而,就因為某些留言、畫面,讓筆者不禁感嘆,現今孩子、成人們,我們的資訊倫理與尊重人我的教育,究竟何在。

那一日,一位老師在臉書上分享,他錄製了影片上傳到影音平台,竟然有學生在留言區裡匿名留下許多不堪入目的文字,所幸,在一位思慮成熟的人留言之後,才讓這一連串的貼文稍稍止息。

伏爾泰曾經說過:「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有表達意見的自由。」這個表達意見的自由,需建立在道德標準與不做人身攻擊之上。更重要的,要告訴孩子,人與人的互動,在於信任基礎的建立,進而達到互重互愛,也唯有先愛自己,才能愛別人,並贏得別人的愛。

近年來,網路發達,各種文字、圖像的負面訊息、惡意攻訐,實質上已經構成違法的條件,只看當事者要不要提告罷了。此外,在數位化的時代,有所謂的「數位足跡」,就算已刪掉留言,或許對方已經截圖保留證據,或者蒐證時都有可能讓證據再度浮現。

再說回來,其實,好好說話,就是一種尊重對方的表現。

在我的班上,曾經有一位孩子,每次一出口,總是讓大家倍覺反感,也影響到人際關係。後來,我帶著他練習說話,找相關的繪本、案例,分析給他聽,才慢慢改善他那「透過貶低別人來提高自我優越感」的壞習慣。

又或者在教師的教學現場,或是實習老師的教學演示中,偶爾會聽到某些老師在議課時,會對資淺、經驗不豐的老師,進行倚老賣老或上對下的不友善「指導」。議課,固然可以討論,但彼此尊重的態度、說話的技巧,是需要和諧與平行的。也難怪,人際溝通學上,有一種「三明治說話法」,一直是大家學習的課題。

因此,教學生,或身為大人的我們,「好好說話」是極為重要的。好好說話,代表著我說的態度是你可以接受的,代表我的眼神是在乎你的,代表我所說的是你願意聽的,也代表我所寫出來、打出來的文字訊息,是讓普羅大眾覺得舒服的。說話是一種互動的行為,既然是互動,就需要彼此尊重,而不是單向式權威無禮的陳述。簡單來說,這就是道德層次上的「口德」。

如果把人我尊重的層次再往上提升,還包括了人對動物的尊重、人對土地的尊重、人對社會、對無生命、對環境的尊重;尊重是需要在學齡前階段就要培養的能力,師長一定要將「尊重」做為養成教育過程中極重要的一環,在生活教育中落實。例如,帶孩子打掃環境、多看別人的優點、讚美他人的善舉、照顧動物或植物、閱讀正能量的文字、培養責任感、參與社群活動、觀察他人的行為等。

當孩子從小就有這樣的意識,就容易養成習慣,進而在潛移默化中塑造成自己的品格與價值觀。綜觀今日許多新聞與生活大小事,有多數負面的案例,不都是因為「不懂得尊重」釀成的嗎?

但丁曾經說過:「道德可以彌補智慧的缺陷,智慧卻永遠無法填補道德的空白。」足以證明品格的重要。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