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現場】 創造孩子的成功經驗

文/林彥佑 |2025.07.25
104觀看次
字級
圖/123RF

文/林彥佑

好幾年前,因為想了解偏鄉教育情形,所以我特別借調山區、海邊服務,因為在偏鄉的經驗,讓我更珍惜,也更了解偏鄉孩子的需求。

多數偏鄉,幾乎就是交通不便、文化刺激不足、隔代教養、學力低落的代名詞,說來有些真確,但也非必然;尤其這幾年,無論教育界或社政等單位,都極重視偏鄉生活品質的發展,也漸漸縮小了偏鄉與城市的鴻溝。

當我抵達偏鄉學校的第一天,確實感受到偏鄉和城市學校的差別,我當時第一個理念便是──「創造孩子的成功經驗」。我積極推動學校的閱讀與寫作教育,帶著老師和孩子們一起從事讀寫等各種課程。學校老師說,這裡的孩子,學習動機不強,讀個書、寫篇文章,就叫苦連天。我跟老師說,不用擔心,只要我們用對方法,讓孩子有成功的經驗,那麼,孩子就不排斥這些了。

我們先從最簡單、最基礎的小活動開始。那就是「圖畫文字」,孩子喜歡圖畫,而文字也是語文學習的基礎,兩相結合,孩子便找到了興趣。我刻意從最簡單的開始,才容易讓孩子答對,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我在黑板上畫了一隻魚,再畫一個太陽,問孩子這個字組合起來是什麼,孩子說是「魯」,賓果!我又畫了一顆太陽,再畫一個月亮,答案就是「明」。我慢慢引導,「明」有什麼成語嗎?孩子一開始想不到,慢慢的,他們說出了「明知故問、山明水秀」。孩子們覺得很好玩,陸續猜對了很多我設計的圖畫文字,在某個程度而言,就是一種成功經驗。

幾個星期後,我和社區比較熟識了,我想到,如果可以把孩子的閱讀寫作和社區結合,那該有多棒!我問社區文史工作站的理事長,可不可以借我們公布欄的其中一個小版面,張貼孩子的作品?理事長二話不說,就借了大半面給我們。

回到學校,我跟老師們說,只要覺得孩子閱讀單、作文品質不差的,就貼到社區公布欄,許多老師響應,也確實刊登在社區和網站了。這樣的漣漪效應,讓家長願意走入社區工作站,去看孩子的作品,孩子也樂見自己的作品被大力表揚,再輔以學校主任、校長的獎勵,真的激發了孩子寫作的信心。

幾年後,我離開了這所學校,但仍和老師們保持聯絡。老師們說,這種讓孩子成功的經驗,確實是很好的切入點,也是點燃孩子學習動機的火花,如今也持續在校園中發酵。

我常告訴家長們,要讓孩子對自己有信心,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成功經驗」,未必是參加比賽的成功、達到某個遠大目標的成功,只要在生活中創造微小的成功經驗,那就足夠了。所以,當孩子打掃完,口頭鼓勵他做得很棒;當孩子吃完飯,跟他說你今天飯菜都吃光光囉:孩子組合模型,誇獎他手腦真靈光,這些正能量,都是誘發成功機會的基石。

這也是考驗師長的觀察能力,因為不是每個孩子都很容易有成功經驗,也這麼容易就被我們發現亮點,因此,師長便要更努力、更細心地去觀察孩子的表現,畢竟,這些孩子都是我們自己的寶貝,只有我們最清楚他的優點、缺點在哪裡,放大優點、改進缺點,能讓孩子向上也向善。多一點成功經驗,可以讓孩子更有自信,也可以讓孩子在面對失敗時,找到平衡點。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