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確診居家照護 備妥6大藥品醫材

陳玲芳 |2022.04.21
1597觀看次
字級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新冠本土疫情持續延燒,病例從每日一千多升至兩千多,未來日破萬例都有可能。指揮中心已宣布一周內啟動「確診居家照護」措施,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建議政府廣開方便門,開放院所「隨到隨打」、催出疫苗覆蓋率;藥師公會提醒民眾,疫情期間家中應備妥解熱止痛藥、止鼻水藥、止咳化痰藥、體溫計、血氧計及維生素B、C等六種藥品醫材,緩解症狀,並做好身體監測。

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表示,近日確診病例暴衝,清零無望,轉與病毒共存,確診數高的國家都不做疫調,台灣已成立「快篩國家隊」,快篩試劑可輕易自醫療院所或藥局取得,民眾必須隨時警惕有「被感染」的可能,自行篩檢是否感染病毒,一旦發現確診,就應該自行通報衛生局列管,並在家隔離休養。

小兒科醫師出身的林應然說,個體免疫力,除了個人平日的調養外,借助疫苗亦是避免染疫後發生重症的良方,但仍有部分民眾因對疫苗安全度與副作用有疑慮,致疫苗覆蓋率尚有缺憾。他指出,當前民氣可用,如能廣開方便門,開放基層院所「隨到隨打」,應可催出疫苗覆蓋率,減少疫情帶來的衝擊。

接種新冠疫苗

可預防染疫重症

林應然認為,居家照護者應配備血氧飽和檢測器,自我檢測呼吸功能,並由衛生當局指定一位與疾病相關醫師,進行每日通訊診療,一來可避免隔離病患外出診療、傳播病毒,二來可以由醫療人員監視確診病患,評估是否會轉為重症,一旦發現有轉重症可能性,迅即聯絡防疫救護車轉送至專門醫院治療。

他舉英國首相強生確診為例,因為初期無呼吸困難症狀,因此沒被送往醫院住院診治,而是在家進行居家照護,直到數日後,因病情惡化、呼吸喘急,才送醫治療。而有高風險因子的老年、慢性病、肥胖、免疫不全病患,則應及早使用口服抗病毒藥物,比照流感病患使用克流感藥物方式。

藥師公會發言人黃彥儒表示,疫情期間,社區藥局除提供「送藥到府」服務外,包括解熱止痛藥(乙醯胺酚)、止鼻水藥(抗組織胺)、止咳化痰藥、腸胃藥、電解質補充劑、體溫計、血氧計和維生素B、C等,都是家中應有的常備藥品。

他說Omicron常見輕症症狀就像一般感冒,會喉嚨痛、發燒、流鼻水。其中,乙醯氨酚等解熱止痛藥,如常見的普拿疼等,可用於喉嚨痛、發燒、頭痛時的陣痛緩解;如果出現流鼻水症狀,可使用抗組織胺;咳嗽或者出現有顏色痰液,建議先服用化痰藥水或錠劑。

購買常備藥品

應針對不同對象

黃彥儒說,也有「綜合感冒藥」將上述三種藥品結合成複方販售,有需要者,建議諮詢藥局藥師,避免重複服用、劑量過多,造成肝臟負擔。除上呼吸道症狀,有些新冠患者會伴隨腹瀉症狀,可備妥具止瀉功能腸胃藥,減緩症狀;避免腹瀉導致身體脫水,也可適時補充電解質。

「監控體溫與血氧,是輕症轉換成中、重症的重要指標。」因此,可常備體溫計、血氧計來監測生理數值和身體狀況;至於維生素B、C,可以增加抵抗力,讓患者用「免疫力」戰勝病毒。B、C兩種維生素為水溶性,容易代謝、不傷身,因此可充當疫情期間常備保健藥品。

黃彥儒提醒,購買常備藥品,也應針對不同適用對象,如一般成人、老年人或者小朋友,選擇購買適合的劑量藥品。最好先向藥師諮詢,了解藥品服用劑量,避免購買重複成分藥品;每人以三到五天份數量即可,避免藥物囤積、放到過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