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南院特展 乾隆景泰藍文創

江俊亮 |2022.04.04
3996觀看次
字級
十七世紀掐絲琺瑯番蓮紋瓶。圖/記者江俊亮
十五世紀掐絲琺瑯番蓮紋洗(景泰款)。
乾隆金胎內填琺瑯兼畫琺瑯西洋仕女執壺。

【記者江俊亮嘉義報導】乾隆皇除了雅好古物,也勇於創新,在位期間發展出個人風格的「景泰藍」文創,並打造典雅華麗的文房用品、飲宴用具、宗教禮器,呈現乾隆皇朝的宮廷生活時尚美學,這些謎樣的「景泰藍」即日在故宮南院展出。

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表示,故宮南院四月一日起推出兩檔特展,「花樣何處來:一位道教皇帝對瓷器製作的影響」特展,解密庶出的明嘉靖帝如何宣示正統,以及嘉靖朝的彩瓷用色及青花繪製寓意;「謎樣景泰藍」展出乾隆皇發展的「景泰藍」文創,包括令宮廷作坊「仿古」的青銅器,以及筆架、硯台等用品,還有乾隆首創的洋風滿蒙筵宴器具,共一百四十組件,其中百餘件景泰藍,為故宮初次展出。

兩檔特展共展出三百三十六組件文物,不僅探索青花瓷、彩花瓷的花樣奧祕,更解密關於景泰藍的傳說,除了表現藝術品的精美,也希望透過展覽,讓民眾了解嘉靖帝宣示正統的用心,以及乾隆皇如何推出「景泰藍」文創。

嘉靖朝青花瓷

憨厚龍紋成亮點 

「花樣何處來」策展人故宮博物院器物處助理研究員陳玉秀表示,明世宗(嘉靖皇帝)雖以庶出身分即位,但他為了強化正統性,跳過弘治、正德兩朝,直接仿製成化時期的五彩瓷花樣,也引領彩瓷走向世俗豔麗的風貌。

陳玉秀指出,嘉靖皇帝是一位虔誠的道教信徒,喜歡求仙與長生之術,因此他在位期間不斷修壇設醮,所造的青花瓷有大量的八卦、靈芝、龜鶴、八仙等圖案,甚至出現「永保萬年」或「萬壽」等文字,更有修仙永壽、三羊開泰、嬰戲、魚藻等吉祥寓意的世俗圖樣。

她說,「花樣何處來」展出一百九十六件故宮藏品,呈現嘉靖皇帝個人對瓷器的偏好,而青花瓷繪製題材以龍紋為尊,嘉靖朝的龍紋,具有朝天鼻,表情憨厚,搭配細瘦的龍身,頗有趣味。

滿蒙宴飲器皿

融入西洋畫琺瑯

「謎樣景泰藍」策展人故宮博物院器物處助理研究員胡櫨文表示,景泰年間燒製的掐絲琺瑯,是一種在金屬胎上以金屬絲勾勒圖樣,再反覆填燒琺瑯釉打磨而成的工藝技法,由於受到晚明鑑賞家推崇,因而出現「景泰藍」的俗名。

胡櫨文指出,掐絲琺瑯是在元代期間,從拜占庭經伊斯蘭地區傳入中國,以明代宗(景泰)年間出產的最值得收藏;但景泰年間燒製的「景泰藍」在十七世紀已近乎失傳,當時古董市場將宣德爐、成化瓷、景泰藍、永樂漆器並列,因此興起一股仿作風潮,也導致往後的鑑定困難。

她表示,乾隆皇帝除了雅好古物,也發展出個人風格的「景泰藍」新樣,他令宮廷作坊打造典雅華麗的青銅器、製作筆架硯台等文房用品,以及香爐、燭台、花瓶、花觚等宗教陳設,頗具乾隆個人文創風格;此外,乾隆還首創西洋風格的「畫琺瑯」杯盤等飲宴用具,將描繪西洋風景或人物的畫琺瑯,與掐絲琺瑯結合,燒製成宴飲用的杯、盤、盞、壺等器物,洋風的滿蒙筵宴器皿,風格兼具東、西,呈現乾隆時期的宮廷生活時尚。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