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人鸞牡丹新語 畫盡人生百態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 |2025.11.21
12觀看次
字級
「花漾年華─水墨畫家黃人鸞個展」現正於佛光山文化院台北辦公室藝文空間展出,圖為黃人鸞與她的作品〈親情〉合影。圖/記者張睿杰
黃人鸞作品〈清平調2〉展現出魏紫的深韻。圖/記者張睿杰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劉禹錫的詩句道出「花中之王」牡丹的絕代風華。而在牡丹名家黃人鸞的創作中,這份雍容被賦予更具當代韻味的詮釋。

她融水墨之韻與光影之姿,描繪人生百態,提煉出恬淡清雅的「牡丹新語」。正如她所說:「我希望每人心中都有一朵牡丹,不僅美麗、充滿喜悅,更具堅韌生命力,能綻放出屬於自己的故事。」

她的最新創作個展「花漾年華─水墨畫家黃人鸞個展」現正於佛光山文化院台北辦公室藝文空間展出,昨天同步舉行「花漾年華:一牡丹,一人生」講座導覽,與觀眾分享她水墨創作中的「色藝」和「墨趣」。

因夢境開筆 與牡丹結緣

黃人鸞自幼受父親黃劍嘯薰陶,後師從陳銘顯、黃磊生、李奇茂、歐豪年等多位嶺南畫派大師,水墨功底紮實。

她笑憶,自己原本不畫花卉,卻因一場夢境而開筆:「一夜夢裡有個聲音,叫我起床畫牡丹」進而踏上與牡丹結緣的創作旅程。

「我發現牡丹那麼美,不該只有制式工筆的一種畫法」,為此她再拜黃磊生為師,多次赴洛陽實地寫生,了解牡丹生態,也向洛陽博物館館長王綉(牡丹大師)請益。

她成功跳脫傳統工筆框架,將山水渲染之筆法及西畫印象風格的光影融和,自創出恬淡清雅的「牡丹新語」,例如,她將畫作多次噴水,讓水分與顏料交融,產生深淺流動、多層次的靈動感。

筆下的牡丹雖無具體呈現日月時辰,卻能流露清晨朝陽時的清新、正午的耀眼明豔、夜間的柔和婉約,展現款款「國色天香」的脫俗神韻與新意境。

牡丹被譽為「花中之王」,生命力可達三、四百年,每年四月盛放約七天。這特質與黃人鸞對人生的體悟相呼應:「牡丹不僅絕美,還非常堅韌,如同人的生命力。」這次的「花漾年華」個展中,她便將個人思想與生活體驗融入畫中,讓「人生百態,盡在花間」。

個人思想體悟 融入畫中

亮點作品〈親情〉靈感源自她精於刺繡的母親。童年裡母親一針一線繡下的牡丹,在多年後成為她筆下繪出的模樣,「原來母親從小就在我心中種下牡丹的種子,直到多年後才發芽。」她深情回憶。

〈古意的牡丹〉取台語「古意」(乖巧)之意,呈現出姚黃、趙粉、洛陽紅等品種穩重大方、沉靜雋永之美。

〈大紅燈籠吉祥如意〉則源自她在北京胡同見到紅燈籠時的靈感;〈甲古(骨)縱橫 雄威四海〉將中華文化發明的紙、墨與甲骨文元素,以拓印方式融入畫中,呈現牡丹與歷史文化交織的深層底蘊。

黃人鸞溫柔總結,「花漾年華」意喻生命的多樣變化,「牡丹不僅僅是朵花、是幅作品,也是生命的象徵,圍繞在我們四周。我希望每人心中都能有一朵屬於自己的牡丹,以它綻放的生命力與喜悅,療癒觀看的人,陪伴大家度過人生。」



花漾年華

──水墨畫家黃人鸞個展

地點:佛光山文化院台北辦公室藝文空間

地址:台北市信義區松隆路327號5樓(佛光山台北道場)

主辦單位:佛光山文化院

承辦單位:人間福報

展期:2025/10/8~2026/1/8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