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護國神山」的台灣半導體(semiconductor)產業 ,在設計、製造、封裝到測試,皆具國際競爭優勢。談到護國產業,想到台灣積體電路(integrated circuit)公司,亦即台積電。半導體產業人力需求大,對國家經濟發展及穩定人民就業,裨益良多。
圖/樹下繪本
被譽為「護國神山」的台灣半導體(semiconductor)產業 ,在設計、製造、封裝到測試,皆具國際競爭優勢。談到護國產業,想到台灣積體電路(integrated circuit)公司,亦即台積電。半導體產業人力需求大,對國家經濟發展及穩定人民就業,裨益良多。
圖/樹下繪本
文/簡麗賢
被譽為「護國神山」的台灣半導體(semiconductor)產業 ,在設計、製造、封裝到測試,皆具國際競爭優勢。談到護國產業,想到台灣積體電路(integrated circuit)公司,亦即台積電。半導體產業人力需求大,對國家經濟發展及穩定人民就業,裨益良多。
半導體與晶片chip是全球科技產業重要的議題,即使日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媒體報導焦點也提及戰火對全球半導體產業的影響。
摻入雜質 設計電路
什麼是半導體?半導體是導電能力介於金屬導體和絕緣體之間的材料,通常由周期表第四族鄰近的元素組成,常見典型的代表如矽、鍺,或是第三族和第五族元素組成的砷化鎵等。矽與鍺的半導體,晶體結構與鑽石相同,每個原子以共價鍵和4個相鄰的原子連在一起。由於沒有多餘可協助導電的價電子,所以純半導體在絕對零度時幾乎不導電,但隨著溫度升高或摻入微量雜質時,部分電子會因熱能激發而游離,或改變半導體的內部結構,因而大幅地提升它們的導電能力。利用這種摻雜(doping)的特殊性質,可設計各類電子元件。
利用半導體材料,可製成二極體和電晶體;二極體具有把交流電改為直流電的整流能力;電晶體則具有放大交流電訊號的能力。二極體和電晶體的體積非常小,使電子產品微型化。
積體電路 青出於藍
1947年,科學家以半導體做出電晶體,這是電腦裡面最主要的元件,逐漸揮別先前的真空管電路時代,也許可說電子工業革命的濫觴。
1958年後,科學家繼續發展電子電路的技術,在邊長數毫米,其薄如紙的晶片,依照設計的電路,一層一層地長出所需的電晶體、二極體等電子零件。晶片上蝕刻的寬度可小於1微米,也就是100萬分之1公尺。電子零件之間的接線是利用蒸鍍的技術,直接將金屬導線鍍在需要的位置。
利用蒸鍍技術,可以在一晶片內容納上百萬個電晶體,並且大量生產,降低成本。在一塊大面積的晶圓(wafer),同時製成許多結構和性能完全相同的小晶片。每一小晶片就是一個完整的電路,稱為「積體電路」,簡稱IC。
以同樣性能的電路而言,積體電路和1940年代真空管、1950年代的電晶體比較,積體電路比前兩者體積小得多,耗電量更低,性能更穩定。
若採用60年之前的電子真空管製造個人電腦,則其體積需占用一整間教室,消耗的電力更可觀。積體電路引領電子產品走向「輕、薄、短、小、美」的趨勢。
發展半導體產業,使用「輕、薄、短、小、美」的晶片製成數位相機、筆記型電腦等用品,體現「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
電子與電洞
半導體材料的特殊性質是摻雜或加入微量的雜質原子,可大幅提升材料的導電性。
摻雜原子的價電子數通常和矽原子不同。例如第五族元素砷的原子有5個價電子,比矽原子多出1個,因此以1個砷原子取代矽原子,就相當於多加1個自由電子,可做出二極體(diode)、電晶體(transistor)等元件,並且可組合各種功能的電子裝置,例如發光二極體(light-emitting diode),簡稱LED,普遍用於儀器的顯示燈。
1990年,科學家中村修二重要突破,首先以氮化鎵研發出藍光LED,結合紅光和綠光,成為照用的白光。與一般白熾燈泡比較,LED省電,壽命長,取代傳統照明,成為人類照明設備的主力,廣泛用於交通號誌、汽車方向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