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119】隨堂開示錄 633 隨堂開示錄─教育講習 15 出家人應具備的條件 3-1

星雲大師 |2022.03.28
2372觀看次
字級
大師應弟子請法,於佛光山傳燈樓出席北美洲共識會視訊會議,指導學業、事業、道業。(2015.1.21)圖/佛光山提供
佛光山美國西來寺位於美國加州洛杉磯,為佛光山海外第一座寺院道場。寺名「西來」,取「佛法西來」之意,旨在促進東西方文化交流,讓西方人能正確地認識佛教。圖/資料照片

地點:佛光山傳燈樓梯形會議室
時間:2015年1月21日
北美洲共識會視訊會議開示

佛光山在海外弘法的北美洲各位法師們,大家好!
大眾:師父吉祥!
今天我們也在創造歷史,我們在佛光山傳燈樓,你們在美國西來寺,隔了一個太平洋、隔了幾千里,而能彼此看到、對話,這是拜科技發展之賜,也印證了佛法的法音宣流。「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當初佛陀說三千大千世界,而現在真的是天涯若比鄰,我們雖然各居一方,但是要彼此看到、彼此聽到、彼此講話已不是難事,尤其在佛光山,資訊有很多種對外發展的方式,網路就是其一。
西來寺是我們在國外弘法最早的一個根據地,不少媒體都比喻西來寺是「中國的紫禁城」、是北美洲最大的寺院。所以,現在有來自幾十個北美洲道場的法師們集中在西來寺,要來互相對談,本山這裡則有佛光山的住持心保和尚、慈容法師、慧傳法師以及很多的職事,要和北美洲的師兄弟見面。
各位在海外弘法比較辛苦,有些地方,一個寺院道場只有一個人或者兩個人駐錫,實在說,又要料理三餐生活,又要接待信徒往來,又要弘揚佛法,又要做好多的社區服務,大家非常辛苦。但是今天我們倡導「人間佛教」,也不能因此畏懼肉體上的辛苦,我們應該「將此身心奉塵剎」,要能發心。做一個出家人,不能上弘揚佛法、下普度眾生,不算是一個好的出家人,尤其今天社會進步、社會變革,已經不容許我們躲在深山叢林裡自修自了,應該走入到社會人群裡。正如有些禪者所說:不能在熱鬧場中、不能在馬路中間、不能在群眾裡弘揚佛法,不算是一個很好的修道人。
修道,不是在安閒、無事裡修,修道的人要為眾生服務,要幫助眾生。可以說,出家學佛就是要犧牲奉獻,如果無益於社會、無益於信徒,出家所為何事呢?所以,今天我就講做一個出家人起碼要具備的幾點重要條件。
第一、要有慈悲
大家在各個地方,與社會、與群眾、與信徒接觸,人家對你的要求就是:你是出家人,有沒有慈悲心?所以,慈悲要表現在我們的待人接物上;慈悲要表現在我們的熱忱服務上。佛光山的工作信條: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你們一定要依著我們的信條、我們的宗旨在各個地方服務,縱使千辛萬苦,慈悲也不要落人之後。
第二、要有佛法
有了慈悲以後,你們還要有佛法。當然慈悲也是佛法,慈悲是佛法裡最重要的法,但是有了慈悲還不夠,還要有整個通盤的佛法,比方要有智慧、要有發心、要傳道弘法,要對常住服務、對信徒服務,佛教各宗各派的道理都要能傳授給信徒,讓他們能得到佛法,可以安身立命,可以做人處事。信徒用善財布施給佛教,我們只有用法財布施給他們,彼此所謂「財法二施」,才能「等無差別」。
你們要讀書,讀書才有佛法,尤其要經常讀經典、論典,才會有思想,講說佛法才會圓融。每一個人在一天當中,不可以少於兩個小時以下做為自己讀書、修行、密行的時間,大家要懂得安排自己一日的生活、一年的歲月、一生的時光。
第三、要有能力
大家有了慈悲、有了佛法以後,最重要的是要有能力。你們在外地弘揚佛法,有的做住持、有的做當家,每一個人也都有職務在身,就必須要有能力。社會上的人,無論他是學科學的、學哲學的、學醫學的、學文學的,都會要表現各種能力,就是我們出家人,也有所謂「三刀六槌」,十八般武藝都要能可以應用。
當初你們人還在佛光山,要想出國弘揚佛法的時候,我就曾經昭告大家要學會典座,要會煮飯、煮菜;因為有時候信徒到寺院來,固然我們可以用佛法和他們結緣,但是素食也是一種結緣的好方法,讓他們也可以藉由一點素食來調劑身心。其實信徒也不一定要吃很多,即使只是供應他一碗飯、一碗麵,我想他們都會感覺到佛法的慈悲、善意,如此一來,信徒對道場就會有賓至如歸的感情,感覺到道場就如同自己的法身慧命家庭。
在各種能力當中,還要會說法、會待人接物、會處理寺務,要有思想、要主動。做一個出家人不要想安閒,心心念念要想到服務眾生,要想到「為弘揚佛法也」、「為大事也」。老實說一句,我們出國去既不是去看風景,也不是去休閒養老的,目的就只是為了弘法利生,把佛法弘揚天下;但是這必須要有能力、有能量,所以要把你的能源、潛力發揮出來。就如剛才所說,你有慈悲,就有慈悲的力量;你有智慧,就有智慧的力量;你有思想,就有思想的力量。佛法本身就是一種力量,我們應該如同提供能源一樣,把佛法灌輸給信徒大眾。
第四、要有度量
除了剛才講的慈悲、佛法、能力以外,還有一個最重要的東西,就是度量。你們在各地弘法,即使是一個人在一間寺院,也必定有很多的信徒與你往來。信徒當中,性格、素質都有不同,你就必須要有度量容納,要有平等心、要有觀察力、要包容大家。尤其有的道場師兄弟幾個人在一起,相處要能和樂。僧團主要講究「和合」,不一定都要別人同我一樣,對於不同的,我們也要有包容心,所謂「異中求同,同中存異」,「待人好」是根本的、不能改變的態度。
各位在海外,師兄弟彼此之間都是道侶、道友,要互相地尊重、互相地包容、互相地幫助。所謂「同門」,就是同一個目標,還有什麼要計較的呢?再說你也不必跟人比較,「各人生死各人了,各人吃飯各人飽」,只要自己無愧於心,對得起佛法、對得起自己最初出家的發心。(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