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護國際和平安全的聯合國安理會,歷年來常任理事國動用否決權的次數,累計達二百六十九次。由於只要任何一個常任理事國的否決,就可以推翻全體安理會的多數意見,因此,聯合國安理會注定失能,毫不令人意外。
本年二月二十四日,由於俄羅斯軍事攻擊烏克蘭,聯合國安理會隨即於二十五日針對S/二○二二/一五五議案進行表決,該議案要求俄羅斯停止侵略並立即撤軍。在安理會的十五個理事國當中,計有十一國同意該議案,三國棄權。同意票雖占多數,但由於俄羅斯行使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否決權,使得該議案無法通過。
具強制約束力的安理會議案雖未通過,但在三月二日召開的聯合國大會第十一屆緊急特別會中,則以一百四十一票同意、五票反對、三十五票棄權的壓倒性多數,通過了譴責俄羅斯侵略烏克蘭、要求俄羅斯撤軍的第ES─十一/一號決議。雖然聯合國大會的決議只具建議性質,並無強制力,但會後迄今,國際社會紛紛針對俄羅斯展開系列經濟制裁,其規模之大,史無前例。國際經濟制裁似有取代安理會部分功能,而成為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的新興手段之一,非常值得關注。
首先,聯合國大會ES─十一/一號決議,獲得了絕大多數國家的支持,因此該決議在國際社會中具有正當性,並不能僅僅以歐美霸權的角度視之。
其次,投下反對票的五個國家分別為俄羅斯、白俄羅斯、北韓、厄利垂亞、敘利亞,這五國可視為俄羅斯的堅定盟友。投下同意票的一百四十一個國家,係以已開發國家以及開發中國家為主,這些國家在全球經濟中扮演關鍵性的角色,主要分布於歐洲、美洲、大洋洲、以及部分的亞洲、非洲地區。投下棄權票的三十五個國家,大多數為未開發國家,以及與中國大陸鄰近的周邊國家,分布在部分的亞洲及非洲地區。從以上的投票情形可以觀察到,愈是經濟發達的國家,愈是傾向於制裁破壞和平的行動。
第三,此次對於俄羅斯的經濟制裁,其參與國家數目以及實施規模乃史上所僅見,包括:眾多跨國企業陸續終止與俄羅斯的貿易,並撤出在俄羅斯的業務;眾多國家凍結俄羅斯高官、富豪的資產;眾多國家對於俄羅斯實施禁航、禁運……等等,各種制裁項目高達數千筆。這一系列的國際經濟制裁,可以預見的,將會對於俄羅斯的國力予以重擊。
從此也可以看出,在全球化經貿蓬勃發展的今天,所有經濟發達的國家,多傾向於針對破壞和平的國家施以制裁,以維護全球化的經貿果實。此外,由於現今全球大多數國家都已加入全球化經濟互賴的體系,因此一旦因發動侵略而面臨制裁,將會產生重大而立即的損失。
國際經濟制裁的新現象,未來有可能部分取代聯合國過去以武力維護和平的做法,而成為經濟互賴新時代的維和利器。台灣在無法加入聯合國的現實下,如何利用此一新機,以經濟互賴逐漸取代兩岸的武力對峙,並確保兩岸的和平與繁榮,值得各界討論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