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志達
《詩經》說:「俾爾熾而昌,俾爾壽而臧。」意思是:讓你熾盛而又興旺,讓你長壽無災無恙,意味著年長者必須身心健康,神智清明,精力不衰,才是真正的長壽。
第二十任美國總統加菲爾德說:「如果歲月一定得在額上刻下皺紋,可千萬不要讓它也刻在我們的心上。精神不能老。」
《少年維特的煩惱》作者歌德的名劇《浮士德》第二部,到八十二歲才完成;西班牙宮廷畫家哥雅創作的《鬥牛》系列,也是他晚年的作品;孔子完成一生最偉大的著作《春秋》,當時他已經七十二歲。
孔子自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古人在評論人的生命力,到七十而止,才有「人生七十古來稀」之名句,那時五十策杖,要歸隱田園,怎會想到科技進步、醫療發達,人類因而延長壽命呢?
人只有到了七十歲之後,智慧圓熟,事理通明,方可以隨心所欲,而不致超越情、理、法的範圍,完美人生七十才開始。
所以,老年人不要把年齡放在心頭,「忘年」正是養身的妙訣,才能「旺年」而無老感,七十、八十滿街走(注意來車),九十、一百不稀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