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說新語】 商山紫芝傳千古

文/朱振藩 |2022.03.14
881觀看次
字級

文/朱振藩

紫芝是陝西省商縣山中盛產的野菜,又稱商芝,商山菜。它屬於蕨菜的一種,既可生吃,也能入饌。商是個特別的地方,曾是帝舜時殷契的封地,後來戰國時,又是商鞅的封地。商芝品質特佳,實與風土有關,且在暮春採收,味道尤其突出,自古即為名品。

陸機在《詩經》疏中寫道:「蕨,山菜也。初生如蒜,莖紫黑色,可食如葵。」《說文通訓定義》亦謂:「初生如蒜苖,無葉,耑似鱉腳,亦似小兒拳,故曰拳菜,紫黑色,瀹為茹,滑美。」它乃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達一公尺,其幼芽及嫩莖作蔬。每年清明前後,紫青色的獨莖,彎著像小兒拳的葉芽苞,正是採摘良機。一旦葉芽舒張,則纖維韌而硬,便不怎麼中吃。以往野外採集,今則可以栽培。

在秦末漢初時,商山有四老,分別是甪裡先生(名周術,字元道)、東園公(姓唐,一說姓庾、秉、園,字宣明)、夏黃公(名崔廣,字少通),及綺里季。因避秦亂,在此隱居,年事已高,德高望重,人稱「商山四皓」。漢高祖登基後,下詔請其做官,他們不為所動,更受時人敬仰。高祖晚年,想立庶(戚夫人子劉如意)廢嫡(呂后子劉盈)時,張良為呂后謀畫,指引四皓與劉盈並為師友,待漢高祖見之,遂放棄先前想法。

基於上述原因,「商山四皓」的名號更響,在商山採蕨而食,並留下「莫莫高山,深谷逶逶。曄曄紫芝,可以療饑。唐虞世遠,吾將何歸?駟馬高蓋,其憂甚大。富貴之畏人兮,不如貧賤之肆志」的歌句來。

從此之後,商山的紫芝與四皓連結,人們稱之為「紫芝翁」。唐人李商隱詩中的「本為留侯慕赤松,漢庭方識紫芝翁」,即詠此事。再經騷人墨客引伸,「紫芝」甚至成為隱士的代名詞,如唐人錢起詩「卻思黃綬事,辜負紫芝心」即是。其影響之大,不可不謂深遠。

以蕨菜製作菜餚,通常是作涼菜用,亦能以熗、拌手法成菜,或和豆乾絲、肉絲及其他的葷、素料一起燒、炒烹製。唯因其清寡,應稍用重油厚味,若加些肥膘肉,吃口便嫩滑而甘脆。

此外,尚可在焯水後晒乾,或鹽醃後貯藏。而在食用之前,必須溫水泡發,也可以涼水浸泡脫鹽。中國東北地區,民間多用此二法加工後,出口到日本、韓國等地,食用者甚眾,除了經濟實惠,又別具風味。

江蘇有道名菜,叫做「雞湯煨蕨菜」,此法出自《隨園食單》,云:「用蕨菜不可愛惜,須盡去其枝葉,單取直根;洗淨煨爛;再用雞肉湯煨,必買矮弱(指矮一點且嫩而細)者才肥。」當然用素高湯亦可,不必拘泥成法。

台灣食蕨菜,通常用過貓或山蘇。前者口感微澀,比較不合我意;後者爽脆而甘美,常在飯館內品嘗。我自三十年餘,在花蓮鹽寮的「河南寺」前,首度嘗此佳味。店家用豆豉、辣椒同炒,綠、黑、紅色盡納盤中,色澤美豔,入口脆中帶爽,令我回味無窮。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