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銅龍首馬鐙(青海省博物館藏)圖/中國文物交流中心、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提供
文/中國文物交流中心、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提供
茶馬古道由於橫斷山脈和青藏高原山高水急,車輛運輸和水上航運均無可能,因而只能選擇人背馬馱這樣最古老、最原始的交通運輸方式。
漢代的雲南,就出了著名的「越賧馬」;南詔、大理時期,雲南馬馳名各地,稱「大理馬」。雲南馬以善走崎嶇山道和耐力負重聞名。自明代以來,隨著大量內地漢族移民進入雲南,雲南的商品生產迅速發展,人口也急劇膨脹,隨之而來的各類消費也同步增長;特別是雲南的銅、鹽、茶的大量生產,促進了騾馬運輸的迅猛增長。因而明代以後,雲南馬的主要用途已經從戰爭轉變為運輸。
作為承載古道生命與物資流動的馬,是馬幫和馱隊賺錢謀生的基礎,從與馬有關的配飾物的多樣和精緻工藝中,便可見其體惜之心──鞭、馬面、馬嘴套、馬秋、馬鈴鐺到馬鐙、馬鞍,從頭到尾,缺一不可。
上圖〈清銅龍首馬鐙〉為銅質,提梁左右為龍首,龍首與整個馬鐙渾然天成,融為一體。龍首器宇軒昂,踏板鏤雕精美,顯示主人的高貴身分,是馬鐙中的精品。
展期:即日起~4月3日
時間:9:00~18:00
地點: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本館二樓第一、二展廳
電話:07-6563033轉4002、4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