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食有味】 種匏仔生菜瓜,何妨

文/林念慈 |2022.03.07
2448觀看次
字級
請坐在板凳上,聽我娓娓道來,故事是從瓜架下開始的……圖/pixabay

文/林念慈

請坐在板凳上,聽我娓娓道來,故事是從瓜架下開始的……

藤苗沿著竹竿、牆圍往上攀爬,慢慢伸出掌形的、邊緣有鋸齒狀的綠葉,想要搆著月光;奈何天那麼遠,它只能舉起金色的小喇叭,奏一曲熱鬧的兒歌:「三月裡種絲瓜,四月綠藤順牆爬,五月中間開黃花,六月結出大絲瓜。」絲瓜終究沒碰到月娘,但學會了月亮那一套,據說初長時,不能指,一指就枯。

原產於印度的絲瓜,漂洋過海後,人稱「蠻瓜」,但再蠻也蠻不過時光,落地生根三百多年後,反倒成了台灣家鄉味,絲瓜粥、清炒絲瓜、樹子絲瓜、絲瓜麵線……絲瓜姑娘水嫩又瑩綠,無須過度烹飪、調味,只要一勺鹽就能引出清甜;要瓜好,又要瓜不老,切記把所有食材都準備好了,最後才料理絲瓜,或是先置入鹽水中,皆可避免氧化,並於起鍋前再放入鹽巴或薑絲,端上來的瓜自然白、透、亮囉!

那,要是瓜老了怎麼辦?遵循老祖宗的智慧準沒錯──把主莖基部切斷,收集絲瓜露,那是天然的「美人水」,清潔、美白又除皺,它雖容顏不再,但助妳青春永駐,何等雅量!再不然就剝開瓜皮,取出瓜肉,再經過反覆搓揉、晾晒,最後把籽敲出來,只留下纖維組織,便成了家庭常見的「菜瓜布」;年少固然貌美,可老有老的慈悲、通透,髒汙油垢,皆老身來受,這裡擦一擦、那裡抹一抹,還人間一片清淨,心愈洗愈柔軟,愈見歡喜。

客家族群稱絲瓜為「瘦瓜」,而閩南人稱之為「菜瓜」,俗諺云:「人若衰,種匏仔嘛會生菜瓜。」形容人時運欠佳時,凡事都不如預期、不受掌控。說實話,二瓜皆為我心頭好,有時候絲瓜還比較貴呢!再者,若無人為介入,種匏瓜能長出絲瓜來,那簡直是自然界的奇蹟和進步,值得學者好好研究。

不妨再問問,為何長絲瓜令人煩躁?是因為對匏瓜有「預期心理」吧!就像努力「應該」有所回報,愛人者人也該愛之,但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失望的情緒便開始蔓生、爬藤,然後開出憤怒,結成了一枚憂傷的果。

西藏諺語說:「沒有令人失望的眾生,只有陷入失望的眾生。」一道裂縫,向內看是黑洞,往外看是光照進去的地方,只有詮釋的角度不同,沒有定然的好與壞。

付出本身,即是綻放,當我們能放下期待,坦蕩知足,任憑得瓜得豆,都是好滋味。♣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