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觀史】 三馨大師文徵明

文/余遠炫 |2022.03.07
1024觀看次
字級

文/余遠炫

唐伯虎是明朝中期蘇州大才子,十六歲中舉,二十九歲鄉試第一名中舉,鄉試的第一名稱為「解元」,從此唐伯虎又稱為「唐解元」。唐伯虎才華洋溢,光芒畢露,但卻因為無端捲入所謂的「科舉弊案」,被明孝宗革除功名,從此落魄江湖終老。而他的少年夥伴文徵明,卻是緩慢而穩健的朝著與唐伯虎不同方向前進,成為「德藝壽」兼具的「三馨大師」。

文徵明也是才氣甚高的才子,但他卻可能是明代的遲緩兒案例。文徵明的父親文林,進士出身,官位做到溫州知府,所以文徵明具有官二代的身分,史書上記載「幼不慧,稍長,穎異挺發」,文徵明從小就不聰明,成長發展很遲緩,據說到了五、六歲的時候走路都還走不穩,到了八、九歲說話還口齒不清。

文徵明的父親很有耐性的教導孩子,青少年時期的文徵明彷彿變成了另一個人,不但聰明還很英俊,他與唐伯虎成為好朋友,並跟著老師沈周學習書法繪畫。

十九歲時,文徵明考上秀才,原本以為科舉這條路可以走得順遂,但鄉試這一關,可能是唐伯虎在他的心裡樹立了一個無形的障礙,文徵明從二十六歲第一次參加鄉試,考了九次都過不了關,不像唐伯虎不但考上,而且還是第一名。

文徵明的父親心疼孩子,便安慰他說唐伯虎這個人過於輕浮,以後一定會一事無成,文林相信文徵明以後的成就一定會超過唐伯虎。後來寧王朱宸濠打算造反,他需要找一些知名的文人當他的文膽充場面,唐伯虎投靠寧王,但發現寧王的真面目後,裝瘋賣傻終於躲過災禍,文徵明則以身體不適為理由,拒絕了寧王。

文徵明五十多歲了卻還只是個秀才,但他的書畫詩文卻受到肯定,明世宗嘉靖二年,文徵明終於不經考試成為翰林院的翰林待詔,這個官小學問大的職位,讓他已退休的叔父文森引以為榮。但文徵明當了三年翰林待詔就選擇離職,翰林院裡的勾心鬥角,不是老秀才可以應付的。

文徵明最後回到故鄉,成為繼沈周之後重要的畫家。他到八十歲還能寫得一手漂亮的小楷毛筆字,九十歲壽終正寢,成為有德有藝又長壽的「三馨大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