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在貝發集團跨境電商直播間進行直播。圖/新華社
貝發集團董事長邱智銘在生產車間。圖/新華社
文/文星月
隨著互聯網和數位化進程的加快,人們的消費方式與習慣發生變化,眾多傳統製造企業也應勢求變。以製筆起家的貝發集團董事長邱智銘接受記者採訪時說,近年來,貝發在保持製造業核心基礎的同時,大力發展文創產業平台,強調供應鏈之間的配合,以適應消費者的新需求。
文創產業互聯網平台
成立於一九九四年的貝發集團以製造、研發、銷售書寫工具為主要業務,對全球市場的出口是其多年來的強項。近年來,在互聯網大潮下,貝發開始搭建文創產業的互聯網平台,管理、協調涉及的各個供應鏈,希望以此走出一條自身發展的新路徑。
邱智銘說,貝發的平台核心在於把多種環節和要素以數位化營銷中台管理起來,這其中包括研發、設計、文創,產品的打樣、製作,以及成本覈算、品質控制,還包括內部和供應商之間的協作關係等。據悉,這套數位化營銷中台可管理整條供應鏈上數以千計的企業。
為何從文具製造轉向這一更複雜的發展道路?邱智銘表示,現代商業已進入了融合型發展時代,企業不能「光做自己的」,應以合作尋求共贏。「舉例來說,我們製造筆要用很多新技術,譬如,製造智能筆要用芯片技術、半導體技術,需要整個產業來合作,所以我們趁勢發展了文創產業的供應鏈。」
產業鏈層級上的合作能夠整合上下游工藝和技術,有利於公司開發不同的新產品,又能夠從自身發展的角度找到新的市場空間和需求,同時還可為產業鏈內的中小企業提供發展驅動力。邱智銘提供了一組數據:「我們所說的中小企業、規上企業,就是兩千萬到兩個億(人民幣)的企業,我們對它的合作帶動力最強,一年幫助他們增長百分三十、百分之四十、百分之五十,甚至到百分之一百。」
作為一家文具起家的企業,貝發的創新轉型與文創研發也緊密相關。在邱智銘看來,文創不僅是一種新的產品路線,也是為產品賦予文化內涵的一種實踐,一枝好筆不僅在於質量合格、工藝精美,更重要的是產品本身需要具備創造的內涵。
邱智銘舉例,在杭州舉辦G20峰會期間,貝發提供的會議用筆專門以宋代官窯的色彩、西湖「三潭印月」造型為設計元素,並施以冰裂紋工藝,將杭州本地文化和中國瓷文化融合在一起。「文創使產品在好的質量之上能夠有一些溫度,能夠打動人,也能夠傳遞一些故事,我們把這種作法稱作『文創』,這也是現在這個時代的變化。」邱智銘說。
此外,邱智銘還注意到,今天的消費者不光追求購入商品帶來的「從無到有」,更注重於充分表達自身的價值主張,追求高質量產品。在此基礎上,貝發也在研發和營銷方面進行針對性發力。譬如,當代年輕父母對兒童文具及繪畫用品的安全性、無毒性普遍有更高要求,貝發捕捉到這個市場信息後,便研發推出了食品級馬克筆。
「人們現在非常注重健康的、安全的、環保的,甚至無菌無病毒的產品特性,所以我們趁勢研發出一系列食品級馬克筆,這一個就博得了整個市場的好評。隨著互聯網和數字化(數位化)加深,有些傳統的書寫筆市場下滑,但是又有新的需求產生。」邱智銘說。
優質產品博取市場
邱智銘將以上的創新實踐,稱之為新時代數位化條件下的一種「重新定義」。他認為,只要一個製造業能夠找到重新定義的內容,都能夠發展巨大的市場。「以往我們的研發能力只滿足於書寫工具,只要能夠找到互聯網的時代,適應用戶的新時代的需求,一切產業都可以重新來一遍。」
今後,貝發預計繼續保持在全球市場的銷售態勢,同時藉由繼續研發高質量、「高顏值」、高性價比、具有科技含量及環保特徵的產品,來加強大陸市場「內循環」。「這些產品比較契合國家提出的『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需要』,對我們來說就是內循環的作法。預計在不遠的將來,應該會有一個非常好的表現。」邱智銘說。
新華社港台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