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林開墾,重創雨林生態。圖/美聯社
人類的濫伐,已導致雨林面積大幅縮小。圖/美聯社
編譯/韋士塔
雨林是潮溼且溫暖的森林,非常適合動植物生長,並且能在進行光合作用的過程中吸收二氧化碳,釋放大量氧氣;例如,亞馬遜雨林就有「地球之肺」的美名。此外,熱帶雨林的水汽豐沛,蒸發後凝結成雲再降雨,是地球水循環的重要一環,不僅有助於土壤肥沃與生物生長,也能調節氣候。
然而,人類不斷擴張土地利用,加上農民及伐木業以火耕方式闢地,導致雨林的面積快速縮小,可能讓溫室效應加劇。保育團體大聲疾呼,要求政府制定法令禁止砍伐森林,也有部分人士提出建議,包括捐助資金、抵制傷害雨林的木材和畜牧業、運用先進技術防止濫墾濫伐,或者以紀錄片、音樂、藝術創作和教育課程來教育大眾等。
除了這些方式,目前也出現一種新的思惟,就是把雨林視同人類,藉此加強對雨林的保護。一些國家已把雨林列為國家公園,由官方負責管理,但紐西蘭卻採取不同的做法,把該國尤瑞瓦拉雨林(Te Urewera)的國家公園地位撤銷,但在法律上賦予和人類相同的地位,且委派當地原住民圖霍伊部落(Ngāi Tūhoe)擔任監護人。
保育人士指出,尤瑞瓦拉雨林占地逾2100平方公里,位置偏遠且地勢崎嶇。由於當地的生態系統非常原始,生物多樣性非常豐富,幾乎可見到紐西蘭所有本土鳥類的蹤跡。過去數百年來,尤瑞瓦拉雨林的人口稀少,僅有少數圖霍伊人在此生活。紐西蘭的創舉,讓政府不再擁有尤瑞瓦拉雨林的所有權,而是把雨林視為實體,並交由圖霍伊人監護。
為了保育尤瑞瓦拉雨林,圖霍伊人鼓勵遊客來訪。他們帶領訪客探索雨林、在叢林中住宿,並參與傳統烹調及造林活動;圖霍伊人希望透過這些體驗,讓訪客體認與自然世界和諧共處的好處及重要性。
圖霍伊部落領袖克魯格(Tamati Kruger)表示:「許多遊客原本對國家公園的看法是花錢度假、享受自然美景,但我們提供的自然旅行經驗並非如此。圖霍伊人不認為雨林是被我們接管和控制的資產,我們以監護與保護的立場看待大自然。」
克魯格強調:「我們並不認為自然環境是需要管理、使用的資源,對圖霍伊人來說,尤瑞瓦拉雨林是賴以生存的生命系統,是文化的根源,我們希望所有人也都能如此看待雨林。」
2021年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 第26次締約方會議(COP 26),已達成重大協議,一百多位世界領導人簽署一項協議,到2030年時停止破壞森林。專家也指出,世界各國應致力合作,在經濟發展和雨林保育之間達成平衡。科學家已提出許多雨林保護方案,各國須兌現承諾,落實相關措施,也應該不斷尋找創新的方式來保護雨林。紐西蘭的做法,值得其他國家借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