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初,電視新聞台以標題「不離不棄!神奇保麗龍箱兩度彈回貨車」,報導一則令人會心一笑的趣味新聞。一部在西濱快速道路高速行駛的小貨車,貨車上的保麗龍箱掉落路面,竟彈回車上,掉落、彈回又掉落、彈回,反覆兩次,保麗龍箱似乎不離不棄向車主泣訴「不要拋棄我」的哀怨。圖/樹下繪本
文/簡麗賢
2020年6月初,電視新聞台以標題「不離不棄!神奇保麗龍箱兩度彈回貨車」,報導一則令人會心一笑的趣味新聞。一部在西濱快速道路高速行駛的小貨車,貨車上的保麗龍箱掉落路面,竟彈回車上,掉落、彈回又掉落、彈回,反覆兩次,保麗龍箱似乎不離不棄向車主泣訴「不要拋棄我」的哀怨。
新聞台記者採訪一位高中物理老師:「保麗龍箱掉落路面,為何能夠彈回車上?」受訪的老師言簡意賅表示:「『慣性』和空氣『流速的壓力差異』造成的結果。」我的學生看完新聞後質疑「應該不會那麼單純吧!」
我答覆說:「確實不簡單。這是很好的專題研究主題喔!」
探討「不離不棄的保麗龍箱」的成因,符合十二年國教新課綱:科學探究與實作的方針,亦即發現問題,規畫實驗方向與研究方法,提出論證與建立模型。
左逆右順 產生吸力
媒體報導這則保麗龍箱不離不棄的趣味新聞後,去年新北市福和國中的學生,經老師指導,以設計嚴謹的科學方法,真實的重現新聞事件,完成以風洞和小貨車模擬「不離不棄的保麗龍箱」的研究作品,榮獲全國科展國中物理組第一名。
小貨車後斗掉落保麗龍箱,一般想當然耳,箱子應該向後滾,但其實不然,反而彈起、旋轉再彈回車上,連續兩次,這樣的機率很低,是不是很神奇?究竟是何方神聖施力造成呢?這涉及流體力學的「卡門渦街」概念。限於篇幅,亦兼顧閱讀科學的趣味性,我將以淺顯易讀的方式,分享這則有趣畫面背後的科學概念。
經風洞模擬實驗分析,貨車高速行駛,由於貨車形狀,在車的後端會形成流動空氣遇到阻礙物的「卡門渦街」效應,左側渦街逆時針旋轉,右側渦街順時針旋轉,而左側渦街較靠近後斗口,因此會在後斗口中間處造成一個向內的氣流,產生吸引力作用。
速度愈快 拉力愈強
此外,當風洞兩側鑽洞後,後斗口上下氣流變為上進下出, 使保麗龍箱順勢掉落。實驗觀察後斗口空氣流動的方向,發現氣流流動只在後斗口附近,後斗內空氣流動呈現穩定狀態。後斗口的中間和左側的氣流均往內,右側氣流往外,往內的氣流受到左側卡門渦街影響。當貨車的車速愈快,向內的拉力愈強,能使掉落路面的箱子彈回貨車。
「不離不棄的保麗龍箱」的新聞畫面,引起國中學生研究動機,跳脫教材的限制,閱讀難懂的流體力學,設計實驗細節,思考周詳,完成一件科學專題研究作品,印證「處處留心皆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