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寒冷,許多人喜歡吃火鍋暖身,營養師建議可選擇蔬菜、藥膳或昆布熬製的湯底,既減少熱量攝取,營養也均衡。圖/資料照片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天氣冷颼颼,許多人喜歡吃強強滾的火鍋,感覺既暖身又暖心。腸胃科醫師警告,天冷猛開鍋,小心胃潰瘍。營養師也提醒,多數火鍋暗藏高鹽、高油、高熱量三大地雷,想要吃得滿足口欲又兼顧健康,得掌握基本原則。
康寧醫院營養師陳詩婷提出四原則,首先是選擇清清如水的湯底,因為湯底最容易藏地雷,每一百西西熱量可能超過一百大卡,建議選擇蔬菜、藥膳或昆布熬製的湯底,既減少熱量攝取,營養也均衡。
其次是進食順序很重要,各類食物在腸胃的消化速度不同,一般而言,植物性會比動物性更容易消化,熱量較低,因此吃火鍋順序,應該先喝點清湯,接著吃蔬菜、菇類、根莖類、豆製品。
沾醬聰明調
少吃加工品
沾醬也要聰明調,一匙沙茶醬高達一百大卡,若能以天然的香菜、九層塔、蘿蔔泥等,佐以白醋、醬油調製沾醬,是較健康的選擇。
此外,少吃加工品,不少火鍋料會額外添加油、鹽、防腐劑、食用色素等,多食不利健康。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營養師潘富子也表示,火鍋料大多都是屬於加工食品,在製作過程中為了維持口感及味道,常會添加較多油脂、鹽或調味料,在攝取分量上得多留意,切莫因火鍋料看起來小小的,就「一口接一口」、忘了控制攝取量,不小心造成熱量爆表、鈉含量超標。
尤其是「吃到飽」的火鍋,民眾常抱持「吃夠本」才划算的心態,而忽略熱量及鈉含量的控制。她建議,在吃火鍋時,可以比平常吃更多蔬菜,以增加飽足感。
天天麻辣鍋
當心胃潰瘍
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康本初表示,天氣變冷,人們的食欲大開,容易進食過量或麻辣、刺激性食物,導致胃腸黏膜保護力降低,增加胃潰瘍風險。胃潰瘍是指胃的黏膜受到損傷,嚴重時可能導致胃出血,常見發生原因有幽門桿菌感染及藥物副作用;此外,飲食、壓力也會助長潰瘍發生。
四十多歲男子,去年即因胸痛被診斷冠狀動脈心臟病而裝設支架。這陣子天氣稍冷,忍不住火鍋一攤接一攤,某日早上起來上廁所,竟解出像黑芝麻糊,聞起來又有異味的黑色大便。經過胃鏡檢查發現,胃有好幾個約一點五公分左右的潰瘍,所幸出血不嚴重,經過幾天藥物治療及飲食調養,排便已恢復正常。
康本初指出,胃潰瘍的典型症狀為上腹疼痛,不典型症狀有腹脹、打嗝、消化不良等,如果引起胃出血,就可能出現解黑便的症狀。治療方面除了使用口服藥物,治療胃潰瘍及消除幽門桿菌感染外,也要調整生活習慣,多攝取新鮮水果及蔬菜,減少高鹽、燒烤、刺激性食物,方可避免胃潰瘍反覆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