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謙‧物猶如此】 張行人義騾

文/林少雯 |2022.02.22
1024觀看次
字級

文/林少雯

這是一頭騾子的故事,出自《池北偶談》一書。

《池北偶談》又名《石帆亭紀談》,是清代筆記小說,凡二十六卷,為王士禎著作。成書於康熙四十年(一七○一),全書約一千三百條,分成四目。

與作者王士禎同年紀,也同一年去參加科舉考試的學子張鶴洲,他在朝中擔任「行人」的職務,負責掌管接待賓客的禮儀。張鶴洲平時乘坐的是一頭騾子,他非常疼愛牠。康熙甲辰年,張鶴洲涉及科舉考場之事,被刑部關押在牢裡,家中頓失生計,三餐都成問題。不得已只好將愛騾用來抵債。

有一天,新主人騎著騾子上街,這頭騾子突然悲傷的嘶鳴,聲音聽起來很悲楚,接著把背上的新主人摔下地面,然後跑回原主人張鶴洲家。有人過來想把騾子牽回去,那人只要稍微靠近騾子,牠就用蹄子去踢,並張嘴去咬,說什麼也不肯離開。

王士禎在吏部任職的哥哥西樵,聽說了這頭有忠義之心、只認舊主的騾子,感動之餘特別為牠作了一首詩,名為〈義騾行〉。王士禎也感慨萬分,他想起東漢末年的華歆、曹魏末年的賈充、劉宋末年的褚淵,以及唐末的張文蔚等六位善於奉承和諂媚的臣子,他們在朝代更迭中,辜負前朝君王的重用之恩,轉而向新君效命,迎來位高權重的官職。與這頭騾子的忠義精神相較,真是無法相比!有詩讚曰:



義騾日下競稱奇,消得琅玡吏部詩。

新主縱然芻秣好,不如故土樂忘飢。



意思是,這頭心存忠義的騾子,抗拒回新主人身邊的行為,讓人嘖嘖稱奇,堪比當年琅玡世家在文官中留名。騾子的新主人縱然以最好的草料餵養牠,這頭忠於舊主的騾子,始終想回到前主人家,即使餓著肚子,沒有禾穀和草料可吃,牠也很快樂。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