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素珍
詩人杜甫的〈春夜喜雨〉開頭寫道:「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春天的第二個節氣,「雨水」來得正是時候。細雨絲絲,為生機萌動的春天,飄灑美好浪漫的氣息。
今年自春節到「雨水」,北部多雨溼冷,又因為疫情升溫,我這個「煮婦」老實守在家,讓廚房多點溫度,倒也安心自在。連日春雨纏綿,清晨出門前,喜見門前小園圃許久沒有眷顧的樹木花草,任雨水浸潤,還是或矜貴、或孤挺、或可愛地活出自己的姿態,也覺得舒心愜意。
我喜歡下雨。小時候獨自在家,喜歡隔著紗窗看雨。瓦屋後有一棵楊桃樹,我盯著樹葉上群聚蠕動的毛毛蟲看,嚇得全身發顫。但還好是在屋裡,我覺得很有安全感,而屋頂叮咚的雨聲,是孤單童年熱鬧的陪伴。
或許,喜歡下雨是出自天性。有時,突然覺得心情大好充滿動力,掀開窗簾一探,原來外面正下著雨;有時上課講到一半,瞥見教室外下著雨,我像通報什麼大好消息似地,用誇張興奮的語氣跟學生說:「你們看,外面下雨了!」
更精準一點說,我其實不是喜歡下雨,而是喜歡下雨時,身在屋子裡的幸福感;卻不喜歡雨天打傘、穿雨衣,淋得鞋子溼漉漉的狼狽。寧謐的雨天,躲在屋裡讀書或睡覺,是那麼理所當然。
小學唱遊課,老師教我們唱〈下雨歌〉:「淅瀝淅瀝、嘩啦嘩啦,雨下來了,我的媽媽拿著雨傘來接我……」家長不會來接的小朋友則唱:「哎呀哎呀,我的媽媽怎麼還沒有來,我的衣服都淋溼了……」爸媽不能來接的孩子,好像有點可憐,一直到身為人母,若是突然下雨了,還是會掛心人在外頭的孩子是否淋溼了;但轉頭又想想,沒有傘的孩子,至少要學會奔跑吧!
有一次改聯絡簿,學生寫她睡午覺被雨聲吵醒,想到喜歡下雨的班導應該很開心,於是,她又睡著了……原來,我是個會讓學生在下雨天想起時安心睡去的老師啊!有趣的是,只要一下雨,家人、朋友、學生就會不約而同傳來訊息:「下雨囉!」因為,他們知道我是個「喜雨」的人吧!
去年台灣的缺水危機,讓人體會到無水之苦,那時才終於懂得,早晨能被雨聲敲醒,是一件多麼歡喜的事。古云「春雨貴如油」,在這農夫忙著播種的初春時節,祈願充沛的雨水滋潤天地萬物,也讓我澄念滌慮,潤澤闇鈍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