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名家】 何加林 以畫作走進奧運殿堂

文/記者鄭昕、盧羽晨、高萌 |2022.02.20
1485觀看次
字級
何加林畫作。圖/新華社
國畫名家 何加林 以畫作走進奧運殿堂 圖/新華社

文/記者鄭昕、盧羽晨、高萌

已過耳順之年的畫家何加林,直到現在還時常和人談起一段將近三十年前的旅途趣事:一九九四年夏天,在一列從浙江開往大西北的火車上,他把一台裝電池的九吋黑白電視機擺上臥鋪,與球友伴著忽有忽無的信號,見證了義大利隊的羅貝托巴吉歐罰丟點球的那一幕……

「但我們也只看到了那一幕,之後又沒信號了。」何加林沉穩平和的聲調突然提高了很多,說那場決賽的結果,直到他們抵達目的地後才知道。

他這般狂熱地愛上體育,其實遠在美國世界杯之前。從走上藝術之路,再到如今榮譽等身,體育一直是何加林日常生活和創作歷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北京冬奧開幕前,曾任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館長的他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將繼續用自己的畫筆,弘揚奧林匹克精神,也展示中國文化藝術。

潛移默化到創作裡

何加林年少時隨父母生活在大西北,坦言自己很早就接觸過冰雪運動,但僅限於削兩根竹片踩在腳下滑過冰面。簡易的器材雖說充實了童年的「運動經歷」,但直到近十幾年來出國交流,何加林才真正領略到冰雪運動的魅力。

「我有的時候出國正好趕上冬天,瑞士的雪山我去過好多次,才知道歐洲的冰雪文化是這麼豐富。」何加林說,遠看著一個個滑雪愛好者從雪山頂端幾乎垂直地縱身「飛」下,極小的人物儼然成為廣闊雪景的點綴,極具東方山水畫意境。

縱觀何加林的作品,即便是表現體育運動緊張感的畫作,也都充滿悠遠與雋永意味。如此「山光水色與人親」般的生活化與生命感,是何加林藝術創作的鮮明特徵,這得益於他廣泛的愛好。作畫之餘,吟詩撫琴、聽戲攝影,而在「玩」體育這方面,他同樣是認真的。

「我喜歡劇烈運動,從小時候一直到上大學都沒停過。只要一有體育課我就開心。」何加林回憶說,他上學時參加學校田徑運動會,恨不得把跑、跳、投的各個項目都參加一遍。每每聽到裁判拿著搖鈴發出的「叮鈴鈴」聲,自己渾身的血液就沸騰起來。

「我想我後來畫畫那麼有激情,絕對跟我的體育運動(愛好)有關。」他說,「因為在競技場上你就是誰都不服輸,然後我就把那個東西潛移默化到我的創作心態裡面去。」

在規則中揮灑才華

在何加林看來,當初考上浙江美院時選擇中國畫系山水專業,就是認為山水畫給人感覺可以很自由地去表現,但同時又會讓作畫者有一個規矩,這點與體育類似,都是在一定的規則中盡情揮灑才華。

「體育運動有競技的標準,比如說籃球場上就是五個人對五個人,你不能長時間進入三秒區。有了規矩以後(再看)誰比誰強,那是靠本事。所以我就很喜歡這種競爭方式。」他說。

懂體育且愛體育的何加林雖沒能得到機會,站上體壇最高級別的奧運賽場,卻以另一種方式走進了奧運的殿堂。在兩年前的二○二○年一月,「中國和」何加林主題藝術展來到了國際奧委會所在地瑞士洛桑的奧林匹克博物館。

在那場車馬盈門的展覽中,與北京冬奧和冬季帕運會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一同亮相的,是何加林創作的多幅風格題材各異的畫作,其中就有展現中華民俗體育的《競渡》和用國畫手法描繪外國雪場與運動員的《雪山飛鷹》。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