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撕鋼」部分應用領域展示。圖/新華社
0.02毫米和0.015毫米的「手撕鋼」樣品。圖/新華社
文/記者魏飆
儘管二○二一年底市場上的鋼材價格波動較大、供求起伏不定,但是對於中國寶武太鋼集團山西太鋼不鏽鋼精密帶鋼有限公司來說,幾乎沒有受到影響。「現在我們正在滿負荷生產,零點零二毫米(公釐)以下的『手撕鋼』產銷量是去年的一點六倍。」王天翔說。
作為山西太鋼不鏽鋼精密帶鋼有限公司經理,「手撕鋼」研發團隊帶頭人,二○一六年至今,王天翔帶領團隊攻克「手撕鋼」研發難題,從零點零二毫米再到零點零一五毫米,公司一舉成為全球唯一可批量生產寬幅超薄不鏽鋼精密箔材的企業。
不能繼續虧損下去
王天翔表示,「手撕鋼」厚度只有A4紙的四分之一,這種鋼材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醫療器械、精密儀器、計算機等高精尖端設備製造行業。由於「手撕鋼」的生產工藝控制難度大、產品質量要求高,其核心技術被少數國家掌握,大陸對「手撕鋼」的需求量占全球市場的百分之八十,但很長時間大陸完全依賴進口。
從業三十三年的王天翔,曾在集團的設備管理、生產維修、熱連軋廠等多個部門工作過。二○一六年,集團選派王天翔來到山西太鋼不鏽鋼精密帶鋼有限公司,儘管公司從體量上說是集團的「小廠」,卻擔負著攻克「卡脖子」技術的使命,集團下定決心,不能讓它繼續虧損下去,精密帶鋼生產也要實現突破性進展。
山西太鋼不鏽鋼精密帶鋼有限公司黨總支副書記樊中業說,當時公司生產的主要產品是零點零五毫米不鏽鋼材料,其在市場上並無特別的競爭力,企業長期虧損。
對於員工來說,收入比集團的平均工資低百分之二十,一些員工甚至都不願意說自己是精密帶鋼廠的,感覺「抬不起頭來」。
王天翔來到公司後,立即帶領研發團隊,了解市場需求,提高產品品種率,做到「你無我有,你有我優」,實現換道超車。
王天翔說,第二個月企業就扭虧為贏,這讓員工看到了希望。此後,他帶領企業全體員工向零點零二毫米以下的「手撕鋼」研發發起衝擊。
一米高筆記是收穫
對於王天翔和研發團隊的成員來說,「手撕鋼」研發遠比預計的要困難。王天翔舉例說,好比厚厚的一團麵,把它擀成薄薄的麵餅。擀麵只需要一根擀麵杖,而要把普通鋼材「擀」薄,需要二十根軋輥。「零點八毫米厚度的普通鋼材,每往薄軋一次,軋輥就要重新配比一次,這其中的排列組合有上萬種,加上錐度、凸度等變量因素,需要從上萬種輥系的配比中不斷摸索。」王天翔說。
兩年的研發過程中,平均兩天就要面對一次實驗失敗,這對於王天翔和團隊每一位成員來說,無疑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公司檢驗主管廖席曾因為多次失敗,自信心嚴重受挫,「覺得沒有收穫」。王天翔曾對廖席說,怎麼能沒有收穫呢,咱們辦公室將近一米(公尺)高的筆記本就是收穫。
兩年來,王天翔帶領著研發團隊攻克一百七十五個設備難題、四百五十二個工藝難題,終於實現「手撕鋼」優質量產。
二○二○年,研發團隊對現有的軋制技術做了進一步攻關,根據客戶需求,向新的極限尺寸發起衝擊,研發厚度零點零一五毫米、實際寬度六百毫米的不鏽鋼精密箔材。
王天翔說,零點零一五毫米的厚度超出設備的設計極限,軋輥已經「感覺」不到不鏽鋼精密箔材的存在,在「擀」的過程中不斷打滑,經過研發團隊不斷總結,不斷改進工藝,終於量產出寬度六百毫米、厚度零點零一五毫米的不鏽鋼精密箔材,這也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寬最薄的不鏽鋼精密箔材。
新華社港台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