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名家】 范揚 揮毫間盡是體育之美

文/記者鄭昕、盧羽晨、高萌 |2022.02.20
1337觀看次
字級
在范揚看來,體育與美術都追求一種極致的體驗,圖為冬奧雪橇雙人賽。圖/取自央視網
今年北京冬奧,范揚畫下日本花式滑冰選手羽生結弦的英姿。圖/新華社
范揚(前右)向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前左)介紹自己的體育題材作品。圖/新華社
2017年5月15日,在瑞士洛桑奧林匹克博物館,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參觀中國大陸畫家范揚個人體育美術作品展。圖/新華社

文/記者鄭昕、盧羽晨、高萌

看著腳踩冰刀的孩子們在冰面飛舞,坐在一旁的國畫名家范揚拿出筆,讓墨跡在紙面飛舞。在北京冬奧擔任「為奧運喝彩」藝術總顧問的范揚在比賽前走訪好幾座冬奧賽場和大眾冰雪場地。作為體育迷的他,既是采風尋找靈感,也在感受著冬奧氛圍。

藝術地展現運動員風采,給人帶來美好與憧憬,曾任中國國家畫院國畫院副院長的范揚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我會用自己的畫筆,記錄下對冬奧會和奧林匹克運動的一種認識。」

愛畫體育更愛體育

一幅《七彩飛虹︱︱首鋼滑雪大跳台》是范揚本次采風歸來的最新作品之一,畫中雖未出現一名運動員,但近處色彩絢麗、造型遒勁的「雪飛天」和遠方國畫風格的群山遙相呼應,令冬奧賽場的恢宏大氣躍然紙上。

「速度與激情在我的體育繪畫裡得到了表現。」范揚說,他對體育題材並不陌生,正相反,畫體育占據了他創作的很大比重。「一般人以為中國畫家都是畫竹蘭梅菊或者高人雅士,但其實體育我畫得很多。」

作為「顧拜旦獎章」獲得者,范揚對體育題材創作的熱情由來已久。東京奧運,范揚花十六天畫出七十多幅作品,為了記錄中國健兒奪得三十八枚金牌的每個瞬間,他經常是看完比賽直播後徹夜構思、下筆,為中國軍團助威喝彩。在日常創作中,體育也給予了他很多靈感。

范揚坦言,熱中於描繪體育題材,是因為自己就是個體育迷,「不僅看體育比賽,自己也從小參與」。他說自己從小就喜歡翻跟頭,前手翻和鯉魚打挺的動作都十分嫻熟,還差點被當地體校教練挑走,後來在學校也踢過足球、打過乒乓球,是同學中的「體育明星」。

「我屬於比賽型選手,比賽時要比平時發揮還好。」他說,「雖然後來沒走上體育的道路,但是我現在畫體育也是當作一種彌補吧。」

極致體驗是共通的

在范揚的創作生涯裡,朱婷、姚明、梅西、貝克漢等體壇人物都是他筆下常客。這些年來,冰雪運動員也走入他的視野,無論是中國的武大靖、隋文靜,還是日本的羽生結弦,體育人之美都在他的揮毫間更見靈動。

其中,他尤其認可一幅速度滑冰奧運冠軍張虹的肖像。這位身材頎長的東北姑娘在范揚筆下動作舒展、眼神堅毅,強勢奪魁的霸氣一覽無餘。細看之下,畫作中英姿颯爽的張虹雙手五指張開,與一般運動員手指合在一起的衝刺動作不盡相同。

「後來張虹告訴我,她的技術特點就是這樣。」范揚說,「可見速滑的魅力不但在足尖,也在指尖。」

有如此細緻入微的觀察,除了得益於藝術家的敏銳,也源自體育與藝術有共通之處。在范揚看來,體育與美術都在追求一種極致的體驗,「有激情才有創造力」。

「運動員做動作時往往都是最美的。比如說,一個羽毛球運動員跳起來這樣打的時候,身體像反彈的弓一樣,他的蓄勢待發還有扣殺這些動作都特別美。」范揚手舞足蹈起來,幾乎要站起身來模仿這個動作。他繼續說:「反過來也是一樣,像繪畫創作,畫得最順手最美的時候,也就是最有力量的時候。」

范揚坦言,這種力與美的展現,就是創造愉悅與極致的過程。「當我達到了這個高度,我體驗了在(創作)高峰上的快樂,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境界。」范揚說。

眼下的北京冬奧會就是展現這個時代再好不過的樣本,因此接下「為奧運喝彩」的藝術總顧問一職,以藝術家身分為北京冬奧會以及奧林匹克運動鼓與呼。

「這次我不僅要畫中國的金牌運動員,還要畫銀牌和銅牌的(運動員)。」范揚說,他對北京冬奧充滿期待,也希望所有參與比賽的健兒們都能賽出水平。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