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畫家】 徐晉林 重拾古人技藝不退休

文/記者張文靜、郭剛 |2022.02.13
1283觀看次
字級
版畫家 徐晉林 重拾古人技藝不退休 圖/新華社
徐晉林出品的《敦煌的故事》原創手工書。圖/新華社

文/記者張文靜、郭剛

身體前傾,眼睛微瞇,屏氣凝神,左手緊握刻刀,右手按住梨木板,一位鬚髮斑白的匠人正在精心雕刻佛首線條。

這是徐晉林,讀者出版集團晉林工作室獨立出品人。

在其工作室,一張長條形木案上,擺放著粗細不同、大小不一的各種刀具。

刻刀作畫,木屑旋舞。梨木幽香與花草芬芳在這裡飛揚,拂面送來古樸之風與書香之氣。

徐晉林已記不清這是自己創作的多少幅版畫作品了,但「刀下」這幅作品風格依然,生動再現了絲路文化的神韻。

徐晉林雙手粗糙如岩石,從視覺效果上看,與其手中精雕細琢的版畫成品反差巨大。

用心感悟敦煌文化

版畫是以刻刀在木、石等材料上雕刻或蝕刻後印刷出來的圖畫,是中國美術獨具特色的代表之一,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讓美術專業出身的徐晉林對版畫「情有獨鍾」。

自工作室成立起,除了做書籍設計和出版外,徐晉林將精力和時間放在了版畫與手工書的創作及融合上。

甘肅歷史悠久、文化資源厚重,絲路文化、民俗文化等豐富多彩。舉世聞名的敦煌,地處古絲路咽喉之地,薈萃多元文明。這為藝術家們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和題材。

二○一四年,徐晉林成立了以「產、學、研」為一體的教學實踐工作室,致力於將敦煌文化、民俗文化等元素融入版畫創作,打造原創手工創意書,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現代氣息與古代風韻相間的工作室裡,陳列著三大類文化作品,無不彰顯著敦煌文化藝術、民間文化藝術與少數民族文化藝術之美。

展示的二十餘本原創手工書中,《走進沙漠敦煌:莫高窟與藏書票藝術》是徐晉林的得意之作。這是一本裝幀精美,兼具互動體驗、藝術品收藏和功能拓展的手工書。

書本封面印有「敦煌」二字,並鑲嵌著真實的沙粒。翻動書本,沙粒流動,讓讀者彷彿置身絲路重鎮,穿越茫茫大漠,聆聽駝鈴聲聲。

他耗時三年精心雕刻印製的六十八枚藏書票也被收入書中。所有藏書票圖文並茂,讀者在欣賞過程中,可據己所好,將藏書票輕撕取下加入封面畫框,作為畫作或藝術品收藏。徐晉林希望讀者通過翻閱手工書,感悟敦煌文化,領略閱讀之美。

一書一乾坤飽含真心

雕刻版畫耗時費力,木板硬而厚,雕刻時不僅要用很大力氣,還得掌握巧勁,一不小心刻刀偏離,就會「前功盡棄」。每當雕刻完這些精細的圖像、複雜的線條、生動的形態,徐晉林緊握刻刀的手就會變得僵硬、疼痛。攥緊的手指必須不斷活動才能伸展開來,而他即使關節變了形,也表現得雲淡風輕:「職業病而已。」

徐晉林創作的手工書屢獲海內外大獎,他也屢屢走進省內外高校和中小學,分享版畫藝術之美和手工書創作理念。業界的認可和讀者的接受,堅定了徐晉林甘當文化傳播者的信念,「以書為媒、溝通絲路」。

俄羅斯聖彼得堡列賓美術學院是世界著名美術學院。二○一七年至二○一九年,列賓美院每年選派書籍版畫系學生在晉林工作室進行為期一個半月的學習。

在「師帶徒」的指導下,俄羅斯學生將版畫技藝與中國園林文化、生肖文化等結合,雕刻印刷了十二生肖藏書票,創作了《俄羅斯女孩畫生肖》、《漫步中國園林》手工書。

列賓美院學生娜思佳幸運地成為工作室就業的第一位外籍人士,她希望和導師一起創作更多優秀作品,讓中外文化在交融中綻放光彩。

徐晉林說:「重拾古人技藝,傳播中國文化,我傾心於此。雖然我快退休了,但這一使命不會『退休』。」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