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根據二○一八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約八成肝癌是由B、C型肝炎所引起,有B、C肝炎者應照醫囑定期追蹤治療,可有效降低肝癌發生;但約有二成肝癌患者,並非罹患B、C肝炎,而是其他原因,如脂肪性肝炎所引起。國健署提醒,謹記口訣「聰明吃、快樂動、天天量體重」三招,可遠離脂肪肝危險因子。
依二○一九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肝癌為國人十大癌症發生率第四位,發生人數為超過一萬一千多人。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指出,台灣非B、C型肝炎引起的肝癌,風險因子包含脂肪肝、糖尿病與三酸甘油脂過高,如有上述兩個以上的風險因子,即需注意自身健康,及維持健康體位。
高雄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盧勝男表示,常見造成脂肪肝的原因,包括:肥胖、高血脂、過度飲酒、糖尿病控制不良等,因為脂肪肝沒有症狀,讓人難以察覺。
尤其近幾年來,國人生活型態改變,例如喜好含糖飲料、精緻甜點、高脂肪食物,以及久坐缺乏運動等,因此,導致體重增加,甚至產生脂肪肝等健康問題。
四十歲汪先生,平時擔任警衛工作,因缺乏運動,近年來身形逐漸肥胖。在一次公司健康檢查,於超音波檢查中,發現有中度脂肪肝。
經詢問,才知汪先生熱愛吃精緻美食,加上飯後甜點,與愛喝手搖含糖飲料。盧勝男說,除了體重過重之外,脂肪肝的形成,與攝取過多熱量,也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目前,脂肪肝雖並無有效治療的藥物,但可藉由控制體重、均衡飲食、規律運動,養成健康生活型態,來減輕脂肪肝;同時,掌握「聰明吃、快樂動、天天量體重」減重訣竅,即「我的餐盤」均衡飲食,與每周至少一百五十分鐘中等強度的規律運動,即可遠離危險因子,跟脂肪肝說掰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