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張鐵成透過奧運舞台 讓玉文化走向世界 文/記者吳魯、姬燁、張粲(實習)、田冉(實習) |2022.02.13 語音朗讀 153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張鐵成設計的金鑲玉獎牌。圖/新華社工作人員展示北京2022冬奧徽寶典藏版(右)、珍藏版。圖/新華社冬奧徽寶典藏版製作過程中各階段的造型。圖/新華社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張鐵成透過奧運舞台 讓玉文化走向世界 圖/新華社張鐵成展示冬奧徽寶設計圖。圖/新華社 文/記者吳魯、姬燁、張粲(實習)、田冉(實習)作為京派玉雕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對待此次「冬奧徽寶」的製作,張鐵成從設計、選材到製作,每一個環節都傾注了自己所有的心血。「這次冬奧徽寶的製作,我們考慮與二○○八年的奧運徽寶組成『龍鳳呈祥』,因此,設計時考慮採用鳳凰的形象作為印紐。」張鐵成說,雖然想法很簡單自然,但實際操作起來相當有難度,歷史上以鳳為形象的印璽幾乎是沒有的。千錘百鍊從零演繹「歷史上是沒有鳳璽的原型的,宮廷印璽都是龍璽。因此在設計的時候,我們團隊進行了非常多的思考與創作,光設計稿就有上千張。」主要的困難點在於如何將鳳的靈動性與印璽的厚重感巧妙結合起來。在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繪製和比較遴選中,確定為現在的「冬奧徽寶」鳳凰的平面形象。從平面設計到立體設計,這又是張鐵成團隊面臨的另一重挑戰。「由平面到立體,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情。我們從確定鳳的形象後,必須得綜合考慮成品的要素,因此選用的玉材、成品的大小都要仔細考慮。」張鐵成說,考慮到徽寶的成品不但需要華貴美麗,更需要兼顧實用性,因此徽寶不能過大,也不能太小。經過多次測量與試驗,最終定稿以五點六公分為邊,六點九公分為高的大小,既呈現了徽寶端莊大氣的姿態,又滿足了消費者實用性的需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張鐵成在形容徽寶選材時如是說。在他看來,製作冬奧徽寶,用料一定是第一位的。「我們做玉器講究因材施藝。切料在整個過程中是最難的,因為玉料是不可再生的資源,很容易在切的過程中發現綹裂、瑕疵。只要發現有明顯瑕疵,這塊料就要淘汰。因此我們在製作時,基本上是十五公斤玉料,才能切出一方徽寶的用材。」正是如此高的用材淘汰率,才有了冬奧徽寶端莊大氣的姿態。與奧運結不解之緣事實上,早在十六年前,張鐵成便與奧運結下了不解之緣。二○○三年,北京奧運會會徽發布,那方帶著「中國印」的玉璽給業界留下了深刻印象。而這方「奧運徽寶」的玉璽,便出自張鐵成之手。二○○八年的北京奧運會,張鐵成又參與設計製作了那塊轟動一時的「金鑲玉」獎牌,真正成為打造中國玉文化奧運象徵的第一人。當年參與設計製作「金鑲玉」獎牌時,張鐵成倍感榮幸與壓力。「金鑲玉獎牌的製作,當時的要求是完美無缺。這個『完美無缺』的概念對我們製作鑲玉獎牌而言是很難以實現的。因為獎牌留給玉環的高度只有三毫米(公分),在打磨到這個薄度時,玉材非常容易發生綹裂,且任何小小的瑕疵都會暴露無遺。」除此之外,金鑲玉獎牌還要考慮到運動員日常佩戴,不能簡單地直接鑲嵌,必須兼顧防摔的功能。於是張鐵成在鑲嵌玉環時,在獎牌與玉環之間加入了特殊的防摔層,最終經過上百次試驗,將「完美無缺」的奧運獎牌呈現在世人眼前。談到自己十六年來與奧運的緣分,張鐵成激動不已。「為奧運會做玉器作品,與我之前做任何作品心情都不同。我看奧運電視轉播時,看到金鑲玉獎牌戴到運動員,尤其是中國運動員身上的那一刻,我真的是淚如雨下。這麼多年的艱難跋涉,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張鐵成認為,玉代表著中國君子的仁德,而這種仁德,其實和奧運精神一脈相承。通過奧運的舞台,能使中國玉文化走向世界,這就是對自己最大的肯定。 前一篇文章 【支教老師】 李祥剛 「船腦殼」上教書育人 下一篇文章 【版畫家】 徐晉林 重拾古人技藝不退休 熱門新聞 01印尼佛教大學、佛光山叢林學院 簽MOU2025.11.1202多倫多佛光山 獲頒建築文化遺產獎2025.11.1203修行入廚慈悲入味 台韓寺剎飲食交流2025.11.1204【快樂塗鴉簿】夢幻鳥2025.11.1205【練瑜伽品生活】橋式 簡單動作不簡單2025.11.120695歲巴菲特發告別信:將歸於沉寂2025.11.120718年首訪陸 西班牙國王今晤習近平2025.11.1208佛光會參與COP30 推廣環保與心保2025.11.13093國寶畫故宮南院合體 僅限42天 2025.11.1210法華禪寺皈依典禮 佛子開啟修行旅程2025.11.1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天文學家】劉博洋 用熱愛鏈接大眾與星空【天文學家】鄧李才 找到世界級天文台址【西蘭卡普傳承人】唐洪祥 織錦裡的土家風情【苗繡傳承人】龍祿穎 針功夫 繡出錦繡天地【湘繡傳承人】江再紅 新創意 弘揚工匠精神【易水硯傳承人】鄒天然 硯雕藝術讓石頭成倍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