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期盼俄烏緊張局勢緩解。圖/美聯社
俄烏緊張凸顯北約成立的目的與存在價值。圖/美聯社
編譯/潘楠慕
國際政治專家指出,俄羅斯與烏克蘭的緊張形勢升溫,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NATO)有關;俄國宣稱,北約東擴以及烏克蘭不尊重親俄地區的自治權,是俄國施壓主因。伯明罕大學國際政治教授韋伯(Mark Webber)表示,俄烏緊張局勢,凸顯北約成立的目的。
北約是美國、加拿大、法國、英國和其他八個歐洲國家在一九四九年成立的軍事聯盟,最近一次有新成員加入是二○二○年北馬其頓成為北約一員,目前共有三十個成員國。依據北約規章,一旦成員國受到攻擊,其他成員國需立即回應。
北約長期以來一直對俄羅斯的軍事威脅做出迅速反應,也在冷戰期間扮演抵禦蘇聯侵略的堡壘。
然而,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威脅程度大減,北約的地位也開始受到質疑;美國總統川普任內更因北約軍費問題與歐洲盟國產生爭議,甚至出現北約可能瓦解的疑慮。
韋伯指出,俄羅斯此次的軍事恫嚇,反倒為瀕臨瓦解的北約創造一個明確的共同目標;即使各成員國的對俄政策略有分歧,例如英國、波蘭較為強硬,德國相對和緩,但整體方向仍以俄羅斯為假想敵。
二○二一年十二月,俄羅斯要求北約停止東擴,不得吸納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但遭北約拒絕。
俄烏緊張升級後,美國和西歐多國已增兵東歐,再次展現北約對盟友的承諾,也明確表達西方盟國不容許俄國進一步動搖歐洲局勢。
韋伯表示,在北約支持下,俄羅斯若仍試圖進攻烏克蘭,不僅已失先機,且俄軍也將承受極大損失;北約的威嚇策略若能收效,將再次凸顯其存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