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癌症轉移 中西醫雙管齊下

撰文/林貞岑 |2022.02.12
1184觀看次
字級
癌友都擔心癌細胞復發和轉移。圖/Pexels
對抗癌症,家人的支持也很重要。圖/Pexels
不管從西醫或中醫的角度,癌友在飲食上要少油、少加工。圖/Pexels
已罹癌的人,更要以足量的蔬菜水果來預防復發。圖/Pexels

癌細胞復發和轉移,是所有癌症患者的夢魘。癌細胞為何會發生轉移?又該如何預防?除了大家所熟知的放療、化療等,個人要如何提升免疫力?中醫是否也可助一臂之力?

撰文/林貞岑

諮詢專家/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教授

癌細胞頑強,在極微小時就會發生轉移,目前並沒有任何新方法可以找到它。

以現在最先進的癌症早期檢測方法偵測腫瘤,電腦斷層可以偵測到零點八至一公分的腫瘤、MRI核磁共振能看到零點三至零點五公分的腫瘤,而正子攝影則能發現約零點二至零點五公分的腫瘤,不同部位又有個別差異。

為何癌症會復發

癌症腫瘤在零點二公分時就會發生轉移,稱作「微小轉移」,目前沒有方法可以偵測到它。我們都以為這算很早發現,但就腫瘤科醫師來看,仍舊是遲了一些,因為已經轉移出去,約莫要等腫瘤大到零點八公分才偵測得到。

所以,醫界的做法是,在手術後做預防性的局部放療或化療,讓微小癌症不再轉移,像乳癌及大腸癌直腸的預防性放、化療,效果都很不錯。

所有的癌細胞都會轉移,目前已知的差別在細胞的病理變化,分化好的腫瘤長得慢、不易轉移,分化不好的腫瘤,長得快且容易轉移,這也決定了為什麼有些人會復發。

再來,罹癌當下的免疫力好壞,也決定了日後是否會復發。因此現在發展出愈來愈多的精準腫瘤預測,譬如檢測遺傳基因、腫瘤血液DNA等,仍待更多臨床驗證。

多蔬果可防復發

預防復發最好的生活守則是,多吃蔬菜水果,蔬果中含有豐富的植化素,已證實可以增強免疫力、誘導癌細胞良性分化、促進癌細胞凋亡,也抑制癌血管增生、調控細胞分裂、抑制癌細胞分裂訊號的傳遞,跟藥物的原理差不多,可以說是「食物的多重標靶療法」。

台灣癌症基金會一九九九年在國內推廣「天天五蔬果」,二○○四年進一步倡導「蔬果彩虹579」,依照不同年齡及性別各有推薦攝取量,十二歲以下孩童每天建議攝取蔬菜三份、水果兩份,共五份(註:一份是指一個普通飯碗的量);女性建議攝取蔬菜四份、水果三份,共七份;男性則是蔬菜五份、水果四份,共九份。普遍男性身體的自由基比較多,因此需要更多蔬果來對抗自由基。

特別是有癌症家族史的患者,蔬果攝取量一定要比一般人多。在此建議有遺傳或家族傾向的高危險群,調整飲食是當務之急。已罹癌的人,更要以足量的蔬菜水果來預防再發。

常有人問我,吃哪幾種蔬果最好?其實,幾乎所有蔬菜水果都有共通的成分及生理作用,每天最好吃多種不同顏色的蔬果,如果硬要說哪類最好,通常顏色愈深的蔬果,具有愈好的抗氧化效果,像是深綠、深紅、深紫等,但這不代表白色的蔬果不好,像白蘿蔔、高麗菜、洋蔥也有很好的抗癌成分,遵循所謂「蔬果彩虹原則」,就是紅、橙、黃、綠、藍、紫、白,多種顏色多樣化的攝取蔬果,才是上策。

飲食也要注意少油脂、少油炸;,少葷多素,以免增加性荷爾蒙,而增加再發及罹癌風險;攝取足夠的纖維,例如把地瓜皮洗淨跟地瓜肉一起蒸來吃,高纖可以促進排便,預防大腸直腸癌。而多運動,也能達到相同效果。此外,也要限制糖類攝取、控制體重,並且要定期回診、追蹤。

抗癌是集體作戰

癌症藥物的研發日新月異,而基礎研究及臨床試驗則顯示透過食物、中草藥亦可抗癌。因此,不要錯過任何可以治療癌症的機會,即使再辛苦,都不要輕言放棄。

我曾經碰過肺癌四期的患者,在經過積極面對治療及生活型態的調整,追蹤了八年都沒再復發,這很不簡單,由此可見,日常生活習慣改變很重要,也要對自己有信心。

此外,家人的支持也是重要的一環,癌症不是癌友一個人的單獨應戰,而是一場集體作戰,只有家人及朋友的齊心協力與支持,才能遠離頑強的癌症。

(摘自《我要活得比過去精彩》,博思智庫出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